版面选择

他山之石:医生应该怎样写微博

2019-04-17

当前,微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显现,不少医生也开设实名制微博,发表科普段子,向公众宣传医学知识。微博时代,实名制医生应该怎样写好科普微博呢?

一是态度端正。尽管是句套话,其实很重要。用140字发一条科普微博的目的,是传播真正有用的、重要的医学知识,而不是仅仅为了博公众眼球,赚取粉丝。更不是为了显示技高一筹的专业知识而去鄙视患者或者贬低同行。

二是选题慎重。涉及急救、常识、救灾、避险等的案例非常重要,而且涉及隐私的情况不多,写起来比较轻松,也不容易引起争议。而一些涉及个人经历、工作、感悟、两性生活的案例处理相对困难,需要谨慎。

三是语气恰当。医者仁心,要用同情、悲悯、至多是善意幽默的语气去写科普微博,而不是嘲笑、调侃、指责、批评的语气。患者是需要医生提供帮助和服务的对象,医生没有权利也不应该去进行道德审判,要对得起患者的信任。

四是征求同意。如果医生觉得某个医学知识点很重要,对公众警示作用大而需要发布,在可能的情况下,诚恳征求患者意见。例如“宫颈糜烂”是一种已经被废弃的疾病名称,但有很多不正规的医疗单位还用此赚钱,更有一位刚结婚不久的年轻女性就是因为宫颈糜烂,婆家听了医生不恰当的话后,强迫她离婚了。当时我很同情患者也气愤她的遭遇,觉得很有必要纠正这种错误观点。在征得患者同意后,连续发了两条微博。

五是处理图片。一些恶性肿瘤或器官畸形的手术照片,有些普通公众难以适应,会感到恶心或不适,最好进行适当处理后再贴出。或者可在解剖图谱上勾画示意,若有能力也可以用漫画形式来表现。

六是移花接木。隐藏患者姓名、相貌、病案号等不必多言。尽量将患者年龄、职业、籍贯、就诊时间等因素进行嫁接,虚实结合。

七是链接博客。对某些较为复杂的科普知识,140字的微博很难说明白,也无法铺垫背景知识,又因字数限制,有些观点无法表达,有时就可能引发歧义。从这一角度而言,网络科普的形式可以用微博链接博客,或者写长微博。尽管公众需要花费更多的流量和时间,但是对于真正有需求的人,是值得的。

八是隐私优先。公众毕竟是个虚无的概念,医生首要任务是对个体的病人负责。

北京协和医院 谭先杰 (摘自《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