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面选择

对话健康:你还在默默忍受术后疼痛吗?医生说NO!

2019-04-03

你知道吗?就在此刻,在你看这条微信的几分钟里,世界上还有多少患者正在忍受着疼痛的折磨?

自2001年1月1日起,疼痛被确认为继呼吸、脉搏、体温和血压之后的“人类第五大生命体征”。同时国际疼痛学会从2004年开始,将每年的10月11日定为“世界镇痛日”。今年的主题:手术后疼痛。


术后急性疼痛是指机体对疾病本身和手术造成的组织损伤的一种复杂的病理生理性反应,它表现为心理和行为上的一系列反应以及情感上一种不愉快的经历。手术后的疼痛算是最难捱的疼痛之一,一般术后6小时麻醉药物作用逐渐消失时,疼痛开始加剧,其程度与手术损伤的范围、切口的大小、部位,以及病人的心理状态和耐受程度等有关系。

以往对术后疼痛的处理未能引起外科医师和麻醉医师的足够重视,患者也往往将术后切口疼痛视为一种不可避免的经历。


常见的错误认区:


术后疼痛是不可避免的;

患者忍受疼痛是理所应当的;

镇痛药并不能真正的控制疼痛;

忍受疼痛比忍受镇痛药物所带来的副作用要容易些。

随着对术后疼痛病理生理认识的提高,人们认识到术后急性疼痛对病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对术后病人的恢复是十分不利的。


术后疼痛的危害


术后疼痛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手术时,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浓度是正常时的26倍,引起手术应激反应,心肌氧耗增加,窦性心动过速,导致心肌缺血,对于冠心病病人不利。

术后疼痛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术后病人常发生不同程度的呼吸功能障碍,影响因素有手术创伤、胸腹壁顺应性下降、膈肌功能障碍、腹内压增高、局部肺不张等。一般认为伤口剧痛是引起呼吸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同时也可延缓术后病人呼吸功能的恢复。

术后疼痛对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疼痛可引起体内多种激素的释放,产生相应的病理生理改变,最终导致高血糖和负氮平衡,不利于机体的恢复。此外,还会影响体液和电解质的重吸收。

术后疼痛对胃肠道和泌尿系统的影响

研究表明,疼痛引起的交感神经兴奋可反射性的抑制胃肠道功能,导致术后胃肠绞痛、腹胀、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膀胱平滑肌张力下降导致术后病人尿潴留,增加相应的并发症。

术后疼痛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疼痛机体淋巴细胞减少、白细胞增多,使得病人术后对病原体的抵抗力减弱,术后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大大增加。特别对于肿瘤病人,机体免疫机制的改变,易导致残余肿瘤细胞的术后扩散。

术后疼痛对凝血机制的影响

疼痛等应激反应使机体处于高凝状态,导致血栓形成、心脑血管意外等致命的并发症。

术后疼痛对机体的其他影响

体液平衡失调:如低血钾和低血镁。

术后晚期转为慢性疼痛:急性疼痛控制不佳,会使患者产生慢性疼痛的机率大大增加,从而发生神经病理性疼痛,使治疗难度大大增加,而且效果可能不理想。

疼痛可使手术部位肌张力增加,不利于术后早期活动;疼痛刺激患者,可出现失眠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


术后镇痛的益处


减轻心肌缺血的发生率,改善术后的高凝状态

全髋置换术病人由于活动受限、深静脉血流受限和手术时间长等原因,易发生血栓栓塞的并发症。研究证明,全髋置换术病人用布比卡因+肾上腺素实施硬膜外24h镇痛,股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用全麻或肌注阿片类药物镇痛的减少60%-80%,小腿静脉血栓减少33.3%,肺栓塞减少66.7%。

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胃肠功能是病人术后恢复的限速环节,硬膜外注入丁哌卡因在子宫切除和结肠外科病人分别使胃肠功能恢复加快1-2天。

预防术后寒战

寒战是麻醉后常见的并发症,可增加全身耗氧量,重度寒战耗氧量的增加甚至可高达100-600%。在阿片类药的抗伤害性研究中发现阿片类药可减弱机体对冷、热的反应强度,脑脊液中一定浓度的吗啡可能在脊髓水平抑制冷感觉向中枢传入,从而降低术中寒战的发生率。近年来疼痛治疗的趋势是由医师和护士提供一个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由病人自己按需给药镇痛,即PCA。


错误的认知导致患者不能充分利用镇痛药物甚至逃避药物镇痛,导致术后镇痛失败。正确认识术后疼痛以及正确的处理术后疼痛,对患者的近期和远期益处是无容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