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第2期第三版
版面选择
浅谈治未病与中医健康管理模式
2019-04-15
本期话题:治未病
编者按:健康是我们每个人关注的话题。如何才能在日常生活中防患未然、未雨绸缪,古老的传统医学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启示。本期特邀中医科主治医师杜锐玲为大家讲解治未病与中医健康管理。
治未病是一个古老而又前沿的命题,中医治未病的目的是延长健康、快乐的美好生活。我们的古圣先贤汲取了中华传统文化中居安思危、防患未然、未雨绸缪、防微杜渐等忧患思想,提出了中医治未病最著名的论断,即《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提出的“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由此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治未病理论学术体系,成为中医学的理论精髓。
1、治未病的内涵
治未病的含义是指采取一定的措施以防止疾病的产生和发展。治未病的内容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及瘥后防复。
未病先防是指针对致病的邪气,提早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既病防变是指在疾病发生以后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疾病转变。瘥后防复是指着眼于正气,防止疾病复发。因此,历代医家将治未病看作医者追求的最高层次和境界。诚如唐代医学大家孙思邈所言:“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
2、治未病具体方法
2.1强身健体养生为要
养生学作为中医学领域的一个实用学科,有着丰富的内涵和行之有效的方法手段。中医养生的途径有:治未病、顺天时、四季养生美食、养生先养心、辩体质养生等。《易经·系辞》中说:“变通莫大乎四时。”一年中四季的阴阳消长盈亏、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气的升浮降沉的运动等自然现象的的变化是宇宙中最重要的自然规律,我们人体要顺应这个变化规律而养生。
2.2辨识体质是根本
体质与健康及疾病有着明显的相关性。表现为不同体质对某些致病因子具有易感性,在疾病转变转归过程中具有某种倾向性。例如湿热体质的人可能容易患皮肤病、代谢紊乱类疾病,阳虚体质的人易患免疫系统疾病等。人类体质可以客观分类,而某些干预措施可以调整体质的偏颇,因而体质又具有可调性。正是由于此,使得体质的群体预防和个体预防成为可能,而这些,将在中医治未病的实施过程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
2.3关注疾病高危人群、亚健康状态
治未病的应用拥有广阔的空间。在现代社会,许多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重大疾病都有一定的高发人群和危险因素,如慢性支气管炎可能发展为慢性阻塞性肺病、肥胖人群是高血压病、心脏病的高危人群。某些疾病在发病前均有明显的征兆,如手指麻木、眩晕等是中风病发病前的先兆症。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定义,全球人口中约有70%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中医治未病的关注对象除了面向自然人群进行健康宣教外,应该重点针对这两个方面。
2.4膏方是实现治未病最重要的途径
膏方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中药剂型的一种,是传统医学的精华。膏方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注重全面的、整体的调理;二是既辨证又辨体质;三是纠偏却病,适用范围广泛;四是药力缓和,稳定持久。运用膏方治未病对许多临床疾病的诊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膏方适用的人群包括:一是身体虚弱但又无慢性疾病者;二是中年以后出现早衰表现者;三是工作、生活压力大,精力和睡眠质量下降,难以自我恢复者;四是患各种慢性疾病,迁延难愈者;四是重大疾病、手术后、包括化疗、放疗后的肿瘤患者。用膏方治未病,特别是在未病先防、有病早治、既病防变、病愈防复发等方面疗效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