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面选择

本期关注:让儿童远离意外伤害

2019-04-17

新闻回放:6月30日下午4时许,独自一人在家的5岁女孩小燕从9楼家中坠落,恰好砸在从楼下经过的于女士身上,女孩伤势严重,被送往我院城东病区抢救......

当人们把目光聚焦在儿童学习、营养和心理等领域时, 却忽视了这样一个令人触目惊心的现实:意外伤害已经超过其他疾病,成为儿童健康的头号杀手。意外伤害是指突然发生的各种事件或事故对人体所造成的损伤,包括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临床上统计显示,动物伤害、跌落、误食药品、溺水和烧烫伤这5类儿童意外伤害最常见。本期我们邀请小儿外科王学军老师和烧伤科李巍老师为大家简单介绍几种常见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与急救措施。

让意外伤害远离儿童, 是父母、老师和医务人员的共同责任。让我们携起手来,为孩子撑起一片爱的晴空。

蜂蛰狗咬,先拔刺,再冲水

带孩子到郊外游玩时,容易出现被蜜蜂等昆虫蛰伤的情况。蜂蛰伤有时会引发过敏反应,严重时孩子会出现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甚至休克。一旦孩子被蛰,如果有刺残留在孩子皮肤内,先用镊子把刺拔出来,再用手挤出被蛰伤处的毒液;用肥皂水或清水充分清洗伤口。与此同时,应尽快送往医院。此外,现在养宠物的家庭越来越多,孩子与其玩耍时也容易被抓伤或咬伤。6岁以下孩子身形小,一旦被猫狗咬伤,多为脸部和颈部,要尽快送往医院注射狂犬病疫苗。前往医院前,小伤口可以立刻用清水和肥皂水彻底冲洗,冲洗时间不能少于20分钟;;如果伤口过大,则不宜过度冲洗,防止引起大出血。

跌落摔伤,分泌物,别硬堵

顽皮的孩子经常跑动、攀高,很容易摔伤。3至5岁的孩子,头部较大,自身平衡性又不好,摔破头部的案例极为多见。这就要求家长在孩子玩耍时要小心。在床上装置护栏,不要让孩子爬高。如发生意外,视孩子摔伤部位进行护理,摔破头部应赶紧送往医院,家长不要堵住和擦拭从耳、鼻中流出的分泌物,以免脑积液回流会造成颅内感染。

预防摔伤:经常发生摔伤的场所:床上、楼梯上、窗户上、树上、自行车上、娱乐设施上等等。爬行的宝贝最容易从床上摔下来,初学走路的宝贝最容易从窗户和楼梯上摔下来。在家里最容易摔伤的时间是吃饭前后。室内楼梯、台阶要安装防滑条、宝贝上下户外楼梯要有人搀扶。儿童坐椅必须保证落地面宽于坐面,才不易翻倒。同时椅子上应有安全带固定宝贝。不要把宝贝单独留在成人的床上。

澡盆溺水,趴床上,挤后背

“3厘米的水就能淹死一个孩子!”一点不假,3岁以下儿童因父母疏忽,自己在浴室里溺水身亡,排在儿童意外伤害致死原因的第五位。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因为看护者疏忽而造成。有的家长把孩子放在脸盆旁边,自己去别处拿毛巾,孩子一头栽进脸盆里,自己无法抬起头,意外就发生了。家长做好看护是一方面,一旦发生危险,应让孩子趴在床上,推挤孩子背部让水排出,必要时做人工呼吸。

误食药品,多喝水,促呕吐

孩子看到桌上摆着花花绿绿的药瓶,伸手够到并打开当糖豆吃进去的意外,经常发生。如果误服了安眠药、避孕药、抗风湿药等,可引起药物中毒;误服了灭鼠药,可造成死亡;误服了石碳酸,可造成口腔黏膜、喉、食管、胃部灼伤。发生意外后,要尽快给孩子喝大量的凉水,然后刺激其喉头,使其呕吐。同时要赶紧送医院,洗胃治疗。

夏日炎炎,警惕儿童烧烫伤

每年的5月到9月是全年中烧伤发病的高峰期。从接诊病例来看,儿童烧伤者占烧伤住院病人的三分之一。

小儿是烧伤烫伤的多发人群。全球儿童安全网络的调研数据显示,超过40%的儿童意外伤害发生在家中。

事故的频繁发生,与家长的照看不周密切相关。因此,加强对父母的安全教育,细心照顾是预防此类儿童烫伤的主要措施。如热源、火源、化学物品均应放置于儿童不易拿到和触碰到的地方;不要让孩子把厨房视作玩乐的地方,尤其在做饭时;洗澡时先放冷水再放热水;家用饮水机的热水开关应相对固定,或将饮水机放在儿童不易碰到的地方等。教育孩子认识关于火、热液、电等烧伤的危害。

儿童烫伤发生后的家庭急救处理是否及时,对以后的治疗有重要影响。不少家长在处理儿童烫伤时存在着误区,由于家长对烫伤部位的错误处理,很多患儿的症状加重,并影响到了伤口的恢复。如当孩子发生烫伤时,很多家长往往是急切地胡乱扯下患儿衣服,特别是手臂烫伤时慌乱中扯下衣袖,由于衣物对烫伤表皮的摩擦,经常使烫伤部位的表皮拉脱加重损伤。还有的家长喜欢在孩子的伤口上涂抹一些酱油、牙膏、外用药膏、红药水、紫药水等等,其实这样做不仅不能起到治疗的作用,反而容易引起伤口感染。

父母要了解烧烫伤如何急救。正确的现场救治不但可以减轻烫伤的程度,而且有利于伤口愈合。烧伤急救的原则,是使患者迅速解除致伤因素,脱离现场,进行及时治疗或转运前的急救准备。

最后总结归纳为烧伤急救五字口诀:冲、脱、泡、盖、送!

“冲”:迅速以流动的自来水冲洗,降低受伤皮肤表面热度;

“脱”:充分冲湿后,再小心除去创面衣物;

“泡”:继续浸泡于冷水中30分钟以上,即可减轻疼痛、稳定情绪,又可减轻热力继续灼伤;

“盖”:用清洁干净的布单覆盖伤口创面;

“送”:送到医院烧伤专科接受专科医生的进一步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