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面选择

产后妇女膳食误区

2019-04-17

按照我国传统习惯,产妇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大量能量,因此在产后即“坐月子”期间应重视食补,从营养学的角度讲,这确实是必要的。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食补方法,但是这些膳食习惯都是对身体有益的吗?如何正确进行食补呢?

※误区一:鸡蛋营养好,所以吃得越多越好

很多地区有产后多吃鸡蛋的习俗,特别是姜醋蛋。鸡蛋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物,含有蛋白质、卵磷脂、维生素A、维生素B2等,这些营养素不仅含量丰富,而且人体消化吸收率也很高。鸡蛋虽好,却不宜吃得过多。鸡蛋黄中的胆固醇较高,过多可影响体内胆固醇代谢,同时过多的蛋白质摄入会不易消化,还可影响其它营养素的吸收利用。因此对哺乳的产妇,一天以1~2只为宜,不宜多于3只,最好早餐、晚餐各一只;而没有哺乳的产妇,一天1只鸡蛋即可。

※误区二:产后多喝汤水营养好

民间很多地区,特别是广东地区,有产后喝汤补充营养的习惯,认为煲汤过程中加入了很多中药材及营养食材,因此汤水对于补充产妇所需营养非常有用。实际上,产后多饮汤水有一定的好处,能促进乳汁分泌,但是如果光喝汤不吃肉或少吃肉,则并不能起到补充营养的作用。因为肉汤中的成分大部分为水分,还含有少量的氨基酸、氮浸出物、一些水溶性维生素等,所需的蛋白质、铁等大部分营养物质不溶于水,仍然留在肉里。因此建议产后妇女既喝汤又要吃“渣”,这样才能较好地补充营养。

※误区三:产后补钙依靠骨头汤

“以形补形”是中国人传统的饮食观念,骨头中钙含量很高,因此很多人认为骨头汤是补钙的不二之选。其实骨头汤并不能达到补钙的目的。有研究表明,用1公斤的肉骨头煮汤2小时,汤中钙含量仅20毫克左右,而产妇每日所需钙约为1000毫克左右,明显无法满足需要量。那么为什么骨头汤中钙含量如此少呢?这是因为骨头中的钙属于碳磷酸钙,性质非常稳定,用水煮的方式很难溶出,所以骨头钙含量虽然高,但是骨头汤中钙含量却很少。补钙最经济有效的方式是牛奶或酸奶等奶制品,建议每天保证1~2杯牛奶(250-500ml),另外吃适量的豆制品、虾皮、芝麻等,多进行户外活动,可满足产后妇女对钙的需要。

※误区四:“坐月子“期间要多吃肉和鸡

月子里的产妇很多都会经常吃老母鸡炖汤,甚至有人一天一只鸡。我国传统观念是在“坐月子”期间大量进食肉食,尤其是鸡肉,谷类、蔬菜、水果、豆类等食用量显著下降。肉和鸡的营养价值确实很高,但如果摄入过多,造成其它种类的食物摄入不足,会引起营养不均衡,影响产妇身体的恢复。肉类食用过多,会造成脂肪和蛋白质摄入过多,不仅不利于产后的恢复,还可加重肾脏负担,引起肥胖,增加各种慢性疾病的发病率。而谷类、蔬菜、水果等摄入过少,则会导致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不足,易引起便秘和消化不良。因此建议产后妇女饮食应保证多样化,营养均衡才能更快地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