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面选择

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记内分泌科主任李蓬秋

2019-04-19

李蓬秋,女,主任医师,我院内分泌科主任,四川省卫生厅学术技术带头人,硕士生导师。1983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擅长糖尿病、甲状腺疾病、骨质疏松症临床诊治。现任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分会血糖监测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分会委员、四川省内分泌及糖尿病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骨质疏松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内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成都市内分泌及糖尿病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成都市骨质疏松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2012年伊始,当大家还沉浸在浓浓的新年气氛中时,内分泌科一年一度的总结会已经开始了。随着一幅幅精美的幻灯片不断闪现,一个充满生机,蓬勃向上的内分泌科室的风貌逐渐勾勒成形,生动的将一年来内分泌科室取得的成绩和进步呈现在每一位科室成员眼前。这一刻,我是激动的,内心充满了希望和动力,因为我有幸作为以李蓬秋主任为领导核心的内分泌团队的一员。

多年来,内分泌科秉承“精心诊治,患者满意,医术创新,超越自我”的发展理念,在李主任的带领下不断取得令人瞩目的进步。内分泌科曾经只是内科当中的一个小专业,从1993年开始成立内分泌科,曾经只是在旧病房占据了一块最不起眼、面积最小的病区,到新大楼落成后开始拥有一个独立楼层并与内科其它各大专业拥有相同床位数的科室,这期间只经过了短短十余年的时间。然而李主任并不满足于医疗设施和场地的改善,她意识到专业的可持续发展还需要先进的诊疗技术、强大的科研能力以及稳定和不断扩大的患者群。为了适应学科领域的发展趋势,她率先引进并开展了胰岛素泵的治疗,相继开展了动态血糖监测技术、72小时实时血糖监测、免散瞳眼底照相技术、糖尿病眼病基因筛查、糖尿病足诊断箱、体重/体脂分析仪等先进的糖尿病诊断、监测技术。2006年医院开始申请国家药物临床实验基地,当接到通知时,离国家药事管理中心和药监局的审查只有短短两周的时间,为了专业发展的需求和团队科研水平的提高,李主任亲自带头筹集并撰写各种申请资料,全科室团结奋战,用了最短的时间,以优异成绩顺利地通过了审查,成为医院第一批拥有国家药物临床实验基地资格的专业。正是这种骨子里透露出的坚韧和锲而不舍,让李主任所带领的团队能够从多年前的“小荷才露尖尖角”不断地发展壮大伴随着全球糖尿病患者数量的与日俱增,和患者对糖尿病治疗需求的不断扩大,2011年糖尿病中心的成立,使内分泌专业在推进糖尿病综合防治和管理上迈出的新的一步。同时,多种形式且灵活的患者教育使我们拥有了一个更加稳定且庞大的患者群。

作为内分泌的学科带头人,在专业发展上李主任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治学理念,非常注重对外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她一直强调大家不要做井底之蛙,并在近两年持续不断地将本科室的年轻医生派送到北京协和医院、上海瑞金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等在内分泌领域各具特色的医院进修,进一步拓展视野,博纳众院之长,补己之短。目前进修归来的医生们都各自在岗位上运用所学来的知识和技能,施展着自己的才能。同时,李主任也非常重视本专业与国内外发展的一致性,让每一位医生都能有机会参加国内外各种学术会议,保持大家对学科发展前沿动态的敏感性和同步性。为了寻求专业发展的机会,李主任煞费苦心,她不仅鼓励大家走出去多学习,自己也以身作则,主动走出去,争取与全国各大医院交流和合作的机会,让更多的同行了解到了我们的特色和优势。近年来,内分泌专业参与并出色地完成了多个国际多中心的研究项目,提高了在全国的知名度,以至于有很多需要多家医院共同合作的项目能够源源不断地找上门来,这也是多年努力的回报。

作为三级甲等医院,我院是高级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从来不缺少能力非常突出和优秀的人员,但是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要求的是良好的协作和团队精神,而不是单打独斗,多年来,在以李主任为核心的内分泌科团队形成了高度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无论是在医护合作、课题研究等工作方面,还是平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总能看到团队内部的积极协调和交流理解,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感谢李主任,正是这种锲而不舍,让我们看到了今天的内分泌。相信在大家的团结和努力下,内分泌科的明天会更好……

内分泌科  杨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