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第1期第四版
版面选择
工作中来:实证护理培训心得
2019-04-12
大学时,第一次接触了循证医学,当时老师说:“循证医学是新兴学科,是一门怀疑的学科,找证据的学科。”我似懂非懂。也许是惰性,也许是畏难,我并没有去了解更多实证护理的相关信息。这次护理部请来了台湾老师,让我真正意识到实证护理的重要性与创造性,受益匪浅。
陈玉枝老师首先讲到优质医疗的六大安全目标:安全,有效,公平,以病人为中心,及时,效率。那么,怎样才能实现这六大安全目标呢?我的理解是,需要好的服务态度,精湛的医疗护理技术还有不断更新的新技术和新方法。经过台湾老师的讲解,我惊喜地发现,实证护理正是教我们用怎样的方式获得更多的新技术新方法。陈玉枝老师说,有一次她为一名便秘病人连续灌了几次肠,可就是没能让病人通泰,后来她大胆地适当放低灌肠高度,减慢速度,灌一会儿,停一会儿,帮助病人从右到左弧形按摩腹部,最终让便秘好多天的病人解除了痛苦。以前在工作中我总是因循守旧,照单全搬,从未考虑过这些方法是不是都有用,有没有更好的。这个案例让我深受启发,以后应当在遵守基本操作原则的基础上不断质疑、不断思考。
又如陈老师讲的不戴护士帽的例子,固有的观念认为,护士帽是神圣不可取的,是职业的象征,取了护士帽,护士形象会变得不干净利落,会不方便操作。然而事实上她们取了之后,护理人员把头饰弄得更好,头发弄得更扎实,没有披头散发的。这个实例让我意识到,我们不能用主观去臆想事件发展趋势与结果,一切都要依靠证据。在护理过程中,更不能主观臆想,要找科学的证据。
经过这次培训我学到:要用怀疑的眼光看你所看到的所谓“权威”的知识,用挑剔的耳朵去听别人告诉你他所谓的“经验”和“建议”,要经过考证才能施行指南上面没有的措施;你知道的护理措施是否可以应用于某个病人身上。
老师们已匆匆离去,留给我们的是怎样“消化”她们送的“实证护理大餐”,相信有一天我们同事见面也会引用台湾老师们的见面语“你的PICO做了没”?
(风湿免疫科 何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