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第1期第三版
版面选择
本报编辑部推出2013年度医院十大新闻
2019-04-12
③ 川港康复中心、第三住院楼建成投入使用
医院空间不足有效缓解 科室布局更趋优化
◆新闻回放
2013年,川港康复中心及第三住院楼正式启用,随后,各科室根据规划陆续进入,网络站点配置、中心机房标准化建设、污水处理、液氧站等配套工程相继完工,整体运行管理效率得到提升,全院科室床位达4300张,对缓解本部空间的不足,优化院内科室布局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4.20”芦山强烈地震医疗应急救治中,我院迅速依托该大楼,在短时间内建立了新收治病区,打通生命“绿色通道”,将转运和接收的地震伤员集中转入进行治疗,实现了伤员“零死亡”和治疗康复一体化,缩短了病人治疗周期,为地震伤员的医疗救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④ 我院与电子科技大学合作共建医学院正式揭牌成立
创新型人才培养力度的有益尝试
◆新闻回放
2013年12月25日,由我院与电子科技大学合作共建的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正式揭牌成立。新成立的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将以信息医学为切入点,在医学、生命和电子信息等学科交叉领域,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两者合作共建医学院,不仅将携手打造国内一流的医学人才培养基地和医学科技创新中心,还将有利于促进电子信息技术与医学技术的融合,增强医学信息技术创新能力,推进医疗技术及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健康服务行业发展。同时,在医学高端人才的教学与实践中有更好的结合。新的医学院目前主要招收硕士和博士生,首批生物医学工程(医学学位)硕、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正在进行中。据了解,大型综合医疗机构与大学牵手共建医学院,这在我省还是首次,这种新模式将为我省培养高端医学人才提供新的渠道。
⑤中国科学院四川转化医学研究医院理事会、学术委员会成立
转化医学研究医院建设取得可喜进展
◆新闻回放
2013年12月28日,落户我院的中国科学院四川转化医学研究医院第一届理事会、学术委员会正式成立,由中科院副院长张亚平等数名重量级的院士担纲理事长或学术委员。同时设立中国科学院四川转化医学研究医院行政机构,负责转化医学研究医院运行管理,协调、落实合作中的日常工作。2012年10月31日正式落户我院的中国科学院四川转化医学研究医院成立一年多以来,在院、省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中科院成都分院、中科院成都生物所及我院三方的精诚合作下,转化医学研究医院在科研平台建设、研究项目合作、高级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理事会和学术委员会的成立将进一步促进转化医学研究医院的健康和长远发展。
⑥“服务百姓健康行动”全国大型义诊活动
大义诊为百姓送去医疗福利
◆新闻回放
为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勤部卫生部的统一部署,在省卫生厅的统一安排下,2013年10月13日上午8点,我院“服务百姓健康行动”大型义诊周活动在门诊广场正式启动。在为期一周的活动中,我院不仅每天安排特色专科医生在院内开展义诊,还组织专家进入社区义诊,并在对口支援的阿坝、资州、通江、金川等县级医院开展形式多样的义诊活动,为百姓提供便捷的健康服务。据悉,国家卫生计生委已决定,把每年9月的第3周作为“服务百姓健康行动”全国大型义诊活动周,使之成为卫生计生系统为民服务的重点工作,长期坚持。
⑦法国前总理拉法兰再次访问我院
国际合作 在医学领域不懈前行
◆新闻回放
2013年10月23日,法国前总理、现参议院副主席拉法兰再次访问我院,出席中法 “治疗的艺术” 国际大学间学位合作协议签署暨人工膝关节研发成果展示会。我院骨科和法方共同合作研发全新膝关节假体项目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取得了可喜成果:合作研制出第一款适合中国人尺寸的人工膝关节假体,成立中法骨科培训中心。此次签约“治疗的艺术” 国际大学间学位合作协议,把中法骨科培训项目发展成为国际大学间合作学位课程,进一步提升培训质量和品牌。人工膝关节置换是目前治疗严重膝关节疾病的最有效的终末期手术,但是长期以来,不论是国产的还是进口的人工膝关节,都是按照欧洲人的尺寸标准。由于西方人与中国人在体格上有差异,现行的膝关节假体难以完全满足国人的需求。5年前,我院开始与法国合作,为亚洲人量体载衣,研发符合亚洲人尺寸的人工关节。在科研合作产品研发的过程中,中法两国今年5月还在我院成立了中法骨科培训中心,并举办了首期培训班,对16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进行了系统培训。
⑧成功实施全国首例胰腺次全切除联合自体胰岛细胞移植治疗慢性胰腺炎
专业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新闻回放
2013年3月12日,我院肝胆胰外科·细胞移植中心11位专家联手,成功为一名51岁慢性胰腺炎男性患者实施了全国首例胰腺大部切除联合自体胰岛细胞移植术,医疗团队中有6人是海归博士。因为细胞来自于自体,患者术后无需再服用抗排异药物。据悉,国外治疗慢性胰腺炎,开展“胰腺大部分切除、自体胰岛细胞移植”已有20多年的历史了。而我国目前多采用“胰腺全切除或大部切除术”,来缓解病人难以承受的痛苦、达到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但切除的胰腺被当作标本丢弃。此次手术填补了国内空白,既可解除病人痛苦,去除在胰腺炎病理基础上发生胰腺癌的危险性,又可防止糖尿病的发生。
⑨全国首次成功开展新型肝脏肿瘤切除术
不断钻研 勇闯医学领域极地
◆新闻回放
2013年7月18日,我院器官移植中心在全国首次成功开展一种新的肝脏肿瘤切除手术,给晚期肝癌患者找到了一种新的根治方法,具有历史性意义。这种术式于2012年由德国首创,国内尚未见手术报道。我院器官移植中心根据手术方式及翻译,将该手术命名为:联合肝脏分割并门静脉结扎的分两期肝癌根治肝切除术。手术是根据肝脏分叶分段,将能够形成循环的正常肝组织与肿瘤侵袭肝组织劈开,并结扎门静脉或其供应肿瘤肝组织的分支,增加正常肝组织血供,利用肝脏强大的再生能力,“再造”一个新的肝脏;待新肝脏能够承担正常肝脏功能后,再行二期手术,将已经劈开、缺血萎缩的肿瘤肝脏切除。手术原理就是肝脏有很强的再生功能。过去医学普遍认为,肝脏虽然再生能力强,但是想要长大50%需要数月甚至更长时间。但近两年,德国的研究成果认为,只要有充足的血供,就能让肝脏在7到10天再生50%,这个研究成果是这次手术的重要参考。
⑩四川最小器官捐赠者“生命”延续:11个月大肝移植患儿康复
不断突破极限 提升医院软实力
◆新闻回放
2013年11月底,11个月大肝移植患儿月月康复出院,因为先天性胆管闭锁,月月身体发育严重不良,只相当于3、4个月大的婴儿,体重不到6公斤,术前还一直伴有严重感染。几十名医护技人员的通力合作,将四川最小器官捐献者的肝脏修补后移植到月月体内,二十多个小时的手术奋战、三周的严密监护、一个多月的精心治疗护理,给了月月生的希望。先天性胆管闭锁疾病的发病率非常高,很多孩子都没有机会等到适合他们的肝脏。几个月大的孩子在肝移植手术时维持血压稳定、器官功能完好具有极大的难度,术后监护环节难度也非常大。像这样的幼儿器官移植手术全国也仅有几例成功案例,在省内还是首例。月月手术的成功,给患有这个疾病的孩子带来了一个极大喜讯,这对全国来说也是一个喜讯。
这一年,我院临床药学专业获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口腔科、内分泌科获批省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学科;实验动物所培养的藏酋猴作为转基因猪部分肝异位移植于藏酋猴的受体,创下转基因猪异种肝移植实验动物术后存活13天的最新医学纪录;乳腺外科建成西南最大单病种组织标本库乳腺肿瘤组织库,在近一年半的时间内收集了200例乳腺肿瘤组织样本,这些样本将为乳腺肿瘤的科研、新药研发等创造优质标本条件……医学上的不断突破和钻研创新,提升了医院的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