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面选择

【话题】不容小觑的“牙周炎”

2019-04-16

编者按:超过50%的成年人,都曾受到牙龈出血的困扰。牙龈出血究竟是上火还是出现了牙周炎?什么是牙周炎?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些什么呢?本期话题邀请口腔科博士田鲲为您解答。

1、什么是牙周炎?

牙周炎主要是由局部因素引起的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炎症。发病年龄以35岁以后较为多见。如牙龈炎未能及时治疗,炎症可由牙龈向深层扩散到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而发展为牙周炎。由于早期多无明显自觉症状而易被忽视,待有症状时已较严重,甚至已不能保留牙齿。

2.牙周炎的表现?

早期症状不明显,通常只有继发性牙龈出血或口臭的表现,与民间说的“牙龈上火”相似。口腔检查时能见到牙龈边缘、龈乳头和附着龈的肿胀、质松软,呈深红色或暗红色,探诊易出血。随着炎症的进一步扩散,出现下列症状:

①.牙周袋形成

由于炎症的扩展,悬吊牙齿于牙槽骨内的结缔组织----牙周膜被侵蚀、破坏,牙槽骨逐渐吸收,牙龈与牙根分离,使龈沟加深而形成“口袋”,积存更多的软垢、菌斑和牙结石,医学上称为牙周袋,能够用专用探针测其深度。大量的牙结石堆积在牙面上,表层较松软的部分在硬物摩擦可能会部分脱落,老百姓俗称“石灰牙”,其实脱落的是牙结石,不是自身的牙体组织。

②.牙周溢脓

随着炎症的加重,牙周袋壁有软组织溃疡及炎症性肉芽组织生成,脓性分泌物存留,轻轻按压牙龈,有黄白色脓液溢出,常常伴有口臭。很多病人临床就诊的主诉就是“嘴里有味”,“是不是胃火比较旺啊”,其实,往往是牙周脓液在捣鬼。

③.牙齿松动

由于绑缚牙齿固定在牙槽骨的牙周组织被破坏,特别是牙槽骨吸收加重时,支持牙齿力量不足,就像根部土壤已丧失的大树,固位力不足,出现牙齿松动、移位等现象。此时患者常感咬合无力、钝痛,牙龈出血和口臭加重。

3.牙周炎拖延治疗会累及全身,造成哪些健康隐患?

全身抵抗力降低、牙周袋渗出液引流不通畅时,会形成牙周脓肿,是牙周炎发展到晚期的常见的伴发症状。此时牙龈呈卵圆形突起,发红肿胀,表面光亮;牙齿松动度增加,有叩痛;患者伴有局部剧烈跳痛。同时,患者可有体温升高、全身不适,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等症状。近年来,广泛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证实糖尿病、心内膜炎、冠心病确实与牙周炎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因为口腔黏膜组织较皮肤薄弱,而且血运丰富,长期的局部炎症因子非常容易回流入血,进入全身循环,造成机体的伤害。故而,早期治疗牙周疾病,不仅能增进口腔健康,更能从一定程度上降低部分全身感染性疾病的发病几率。

4.如何治疗牙周炎?

①.针对局部刺激因素

可作龈上洁治术或龈下刮治术,必要时调整咬合、消除食物嵌塞和纠正不良修复体等,这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洗牙”----用超声振荡的方法将牙结石剥离牙面。 很多人听说周围的朋友诉苦:“洁了牙之后,牙齿好酸痛哦,漏风”!到底该不该洁牙呢?回答是肯定的:定期检查,因人而异,由医生决定是否应该洁牙。重症牙周炎患者半年左右施行一次洁治,全面监控口腔微环境,尤为重要的是洁治过后个人防护必须紧密跟上,正确刷牙,杜绝牙结石的再生。

其中,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非常重要,建议选用刷毛较柔软,末端为圆头的牙刷。“三三原则”要牢记:每天3次,每次3分钟,每次三个面(外面、里面、咬合面)。再配合口诀:上牙从上往下刷,下牙从下往上刷,刷了外面刷里面,咬合面上来回刷,最后轻刷舌头面,牙齿清新又健康。

②.牙周袋的处理

牙周袋溢脓时,需到医院进行治疗,1%~3%过氧化氢液冲洗,牙周袋内放置10%碘合剂或螺旋霉素、灭滴灵等药膜。在去除局部因素后,较浅的牙周袋可用碘酚液烧灼;较深的牙周袋需作牙周手术进行深度刮治和去腐,消除牙周炎。牙周袋深达根尖、牙齿松动明显时,考虑拔除。

③.松牙固定

牙齿仍松动者,可作暂时性或永久性的牙周夹板以固定松动的牙齿,即是把单个松动的牙齿连接成一个整体,共同抗击侧向、垂直向的咬合力,变零为整,加强松动牙齿抗力性。就如将一片松动的幼小树苗扎捆成整体,能抗击更大规模的风沙一样。

④.牙周脓肿的处理

脓肿成熟并已局限时,当切开引流。牙周袋也应同时作冲洗、上药膜或碘甘油等。

5.哪些人易患牙周炎?

①烟民。烟草燃烧的热和积聚的产物容易使牙龈角化增生,牙面会出现烟焦油沉积物,促进牙菌斑和牙石量增多,更易诱发或加重牙周疾病。②孕妇。研究发现孕妇在怀孕期间,内分泌、激素、营养水平都会产生较大改变,口腔免疫屏障变得脆弱,血管长期充盈,加剧口腔菌群的失调,成为牙周炎“亚健康”的高危人群。③精神压力重者。精神紧张的人,容易通过吸烟、酗酒等不健康方式来缓解压力,也更缺乏自我口腔保健意识,全身免疫系统工作效率降低,口腔中的常驻菌群就是“伺机而动”,一步步攻占牙龈组织,进而瓦解牙周组织,导致牙周炎的产生。

(口腔科田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