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第1期第四版
版面选择
精益求精止于至善——记肝胆胰脾外科·细胞移植中心主任黄孝伦
2019-04-17
黄孝伦 博士,主任医师,二级专家,硕士生导师,肝胆胰脾外科·细胞移植中心主任,四川省“百人计划”引进人才。现任四川省器官移植免疫学会主任委员,器官移植转化医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委员,全国临床细胞移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美国糖尿病协会专业会员,美国器官移植外科学会会员,美国细胞移植专委委员,美国胰腺外科学会国际会员;《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编委,《医院实用临床杂志》编委。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文章32篇,其中SCI论著22篇,第一作者SCI最高影响因子22.5。2010年3月来到我院组建肝胆胰脾外科·细胞移植中心。至今完成胰腺器官移植62例,完成人的胰岛细胞分离527例,胰岛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69例,肝脏、肾脏移植200余例。
“一名合格的外科医生不仅仅体现在手术台上的几个小时,更多的是对患者病痛设身处地的关心和理解”,肝胆胰脾外科·细胞移植中心主任黄孝伦如此叮嘱科室的年轻医生。在他身体力行的带领下,这个刚刚成立两周年的科室,充满朝气与活力,也为更多的患者带来了希望。
无微不至 仁心成就仁术
黄主任,一米八几的个子,高大魁梧中却透着一股春风般的和蔼,让初见他的病人少了几分恐惧与担忧。每次查房,黄主任总是亲切地拉着病人的手嘘寒问暖,病人反映的每一个细小问题都认真对待。他常说,作为一名医生,不但要治病,还要尽可能地真正理解和解除病人的痛苦。医者无仁心,就不可能成为合格的医生。在他的感召下,细胞移植中心成为患者们温暖的大家庭,许多外省的患者纷纷慕名而来。
黄主任的细腻不仅仅表现在对待病人无微不至的关怀上,更渗入他对专业技术精益求精的追求上。
去年9月,细胞移植中心成功开展了西部首例同种异体胰岛细胞移植手术,为许多难治性的糖尿病患者带来了福音。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及哈弗大学移植中心工作期间,黄主任刻苦钻研该项技术,曾进行了几百例实验室实践、100多例临床移植,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为了能把胰岛细胞移植技术完整地“移植”到西部,黄主任带领他的团队煞费苦心,制定了周密的方案。胰岛细胞的提取是非常复杂的工程,分离、纯化、鉴定,常常要在层流室里连续作战十来个小时,目不转睛地盯着显微镜看,每一步都要非常细致,容不得丝毫马虎。胰岛细胞占胰腺体积的1%,一个细胞的直径大约50-100微米,要将这1%的细胞分离出来,并保持其结构和生物功能的完整性,相当于大海捞针。通过黄主任及其团队的不懈努力,现在一次已能分离出40-60万个胰岛细胞,相当于正常人的40-60%。
人尽其用 每个人都是“才 ”
在黄孝伦主任眼里,科室的每一个人都是“才”,都有闪光点。作为科室的管理者,他想方设法为大家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发展平台,激发每个人的潜能,让大家都有施展才华的舞台。
为了给中青年医生创造学习和拓展才能的空间,他按照每一位医师的专长和爱好,协助他们确定了专业方向,并把科室人员分成了胰腺组、肝脏组、细胞移植组等几个小组,让他们既有共同的目标,又有自己专长特色,按需轮流派出学习和深造。这样的氛围和环境,使得每位医生都迅速成长起来,有了自己的拿手绝活,也使科室诊疗技术方面具备了更多亮点,提高了医疗质量,赢得了病人的信赖。
黄主任常说,学科的发展是整体提高,而不是一个人的突出发展。因此他非常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倡导科室内协作式竞争。在科室人员相对紧张的情况下,仍挤出时间派出多名医护人员外出进修学习,同时将这些先进的诊疗技术应用于临床。使得我院肝胆胰专业的急性重症胰腺炎、胰腺肿瘤等疑重症的死亡率大幅降低。
博采众长 自成一家
黄主任曾在国内多家三甲医院工作过,又在国外工作多年,中外文化的浸染,不仅拓展了他的学术视野,也使他有机会博采众长,在管理和技术上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他的身上既秉承着国内老一代专家传统的优秀品质,又汲取了国外医学的先进理念,还有适合于国情的一些灵活多样的管理办法,使科室充满了人文精神,充满了凝聚力和战斗力。
在黄主任的带领下,科室注重临床、教学、科研协调发展,学科建设跨上一个新台阶。目前中心由多名具有欧美留学背景的优秀医师担当学科带头人,拥有具备先进医学理念的博士、硕士组成的一流团队,其中临床团队12人,研究团队4人。同时,建有供胰岛细胞制备及严格质量控制的层流操作室(GMP实验室),且配备世界一流的仪器设备。其规模及整体实力在省内同专业中已进入快速发展的行列。
行者无疆。在医学这条漫漫的长路上,黄孝伦主任正如一个虔诚的行者,一路跋涉,一路播撒着爱和希望。
外七病区 姚豫桐 宣传部 卿俊
在医院满是消毒水味道的病房里,一切治疗和护理的目的都是对健康的渴望,有的时候常常会觉得医院和病痛相关。这时候,一杯温暖的水、一句真挚的问候、一句耐心的解答是多么弥足珍贵。静寂的夜里,白衣天使那盏关爱的灯,给病人无限的力量和希望……
产科是医院比较特殊的地方,是迎接新生命到来的地方,是一个家庭充满期待的地方,是要求服务和技术精益求精的地方。在这个小小的病区里,每天都要接收很多来自各地的准妈妈,且提前住院等待分娩的大多是高危孕产妇,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但我们从来不会因为工作的繁琐而忽略了对病人的关爱。
从入院到分娩,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微之处都弥漫着关爱的芬芳。待产区,我们认真监测各项指标,为准妈妈们舒缓紧张压力,进行分娩的健康指导;产房里,陪伴妈妈们度过人生中最惊心动魄的时刻,给她们信心和力量,迎接新生命的到来;母婴区,不仅要照顾产妇,还有刚刚到来的小生命,悉心指导哺乳,为不知所措的新妈妈们解疑答惑,让她们能更好更快地进入母亲的角色…
产科病房里,妈妈和宝宝们的床单都是美丽的粉色。“就像粉色的摇篮,有家的感觉”,有的产妇这么说。是呀,粉色的摇篮在关爱中迎风起航,守护的是一个又一个小家庭的健康和幸福。在静静的夜里,为您和宝贝监测体温,轻轻调好空调,关好门窗;帮您掖好被子,检查宝宝的床是否温暖;在床旁为您演示如何给宝宝洗澡,指导家属出院后照顾的要点……点点滴滴,我们想为您做得更好。
晚归的人希望有一盏等候的灯,远行的人希望有一盏照明的灯。我想,医院的病人们也希望有一盏灯,一盏关爱的灯,也许并不那般灿烂、光芒四射,但能给人以信心和力量。
请相信,我们一直提着那盏灯,为您守护,为您祝福。
妇产科 马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