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第7期第二版
版面选择
利用信息化技术提升门诊药房服务水平
2019-04-17
本报讯 最近,到门诊药房取药的患者发现,门诊药房焕然一新,一排整齐的乳黄色转盘式药柜摆放在每个窗口,转盘上整齐摆放着配方药师调配好的药品,药柜上张贴着文化建设宣传画;前台药师将打印好的患者用药标签二维码用扫描枪进行扫描,患者信息进入发药电脑,核对后贴上用药标签,并对患者进行用药交代。
门诊药房调配发药流程于2006 年建立,采用柜台式预调配前后台发药模式。柜台式发药有利于药师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沟通,指导用药,此流程在建立初期得到了广大患者及同行的好评。随着我院的迅猛发展,门诊药房的处方量与日俱增,原有流程逐渐不能适应当前的发展,急需优化和调整。
门诊药房与卫生政策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密切合作,对原流程进行优化:改由后台集中打印为一对一的单独打印,减少了调配药师等候处方的时间;改由前后台分别确认患者信息为绑定式一次确认,提高后台配药速度;改由打印配方联为打印用药标签(一种药一张标签),标签标明患者的基本信息、药品名称、数量、用法用量以及注意事项,提升了调配质量,并大大提高了发药药师工作效率。发药柜台也由9个增加到了13个,大大减少了患者等候时间。
同时,配方区布局由一组药品摆放改为二组摆放,窗口按科室来分配,药品的摆放与窗口科室相匹配,配药时行走距离可缩短1/3左右。高峰期设立机动岗位,提高工作效率。
通过信息技术和内部流程优化,患者等候时间较以前显著降低,。与打印配方联相比,用药标签的使用减少了纸张的浪费和磁鼓消耗,每年为医院节约成本12万元左右。
(药学部 闫峻峰 陈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