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第11期第四版
版面选择
医护手记:小双月的生命保卫战——记外科ICU顺利完成最小年龄肝移植术后监护
2019-04-18
经历了二十天的严密监护和精心护理,小双月移植的肝脏终于和她融为一体,各项指标稳定,获得了新生。妈妈把她抱在怀里,和二十天前判若两人。看到小双月甜甜的笑容,我们外科ICU全体医护人员的辛苦和疲惫就值得了,这也不禁让我们回想起了这二十多天发生的点点滴滴。
10月25日这一天,是小语语的父母做出艰难抉择的日子,也是改变小双月命运的日子。小双月顺利从上海抵达我院,妈妈怀里的她是那么弱小,11个月大却只有6kg,全身黄染,皮肤晦暗,哭闹不止,一般情况很差,她幸运地成为我院首例最小年龄肝移植受体患者。
尽管我们早早做好了准备,但黄晓波主任和贾平护士长还是反反复复地检查:所有仪器设备是否到位、完好,患儿术后将会出现或可能出现问题的应对方案、应急用物和药品是否到位。黄主任还反复强调消毒和隔离制度必须严格执行和落实,非相关人员严禁进入病房。贾平护士长考虑到患儿低体重,手术时间长,术后可能低体温,所有的液体必须加温输注,于是立即调配加温输液器和管道,试运行正常。床垫下加铺电热毯,细心的她为了预防小双月烫伤,电热毯上还加铺了一层薄被,既能加温又能避免烫伤。
外科ICU的叔叔阿姨们也在精心地装扮着病房,俨然将病房变成了儿童乐园。墙上贴着五彩斑斓的气球,特意准备的卡通棉被和床单,连小衣服都是粉色的。爱画画的阿姨还用手套吹成气球,在气球上画出各种笑脸和图案。
10月25号下午四点手术正式开始。由于受体和供体都是婴幼儿,手术相当艰难,历经20余小时的连续作战,手术终于在次日下午顺利结束。小双月被送进ICU,黄主任和护士长亲自参与交接,各种监测正常后大家才舒了一口气。由于小双月只有6kg,所有液体都必须用注射泵、输液泵精确到毫升,然后加温加热输入体内。像蜘蛛网一般的管线密密麻麻,但多而不乱,所有标识清晰。小双月带着气管插管,安着呼吸机,气道管理十分关键,很容易发生非计划性拔管。我们集思广益,想到用记号笔划在管道刻度上,用小儿面罩叩背,用空针筒记录小便,用手套吹成气球固定呼吸机管道。充分镇静,操作轻柔,管道长度班班交接,小双月两天后顺利停机拔管。
脱机后的小双月腹部膨隆加上术后引流多,依然处于危险期,如何让小双月安全度过危险期和急性排异期,成为我们面临的严峻考验。外科ICU全体医护人员决定迎难而上,齐心协力打好这场生命保卫战。本来科室人员就紧张,现在小双月的病房一天就需要4-5个护士,很多同事一上就是5个夜班。在人员实在不够的情况下,大家牺牲休息时间,主动要求加班,从未有一句怨言。在大家的努力下,她终于挺过来了,各项指标平稳,小脸上还多了很多肉肉,而且也爱笑了。本来小双月可以早早回病房继续治疗了,但黄晓波主任说:大风大浪我们都挺过来了,大家就再坚持一下,辛苦一下,让小双月再监护一段时间,她再也经不起任何打击了,再难,我们也要咬牙坚持!11月15日,小双月各项指标平稳,体重稳步上升,终于顺利转回病房。
每天,外科ICU病房里总是行迹匆匆,医生护士都是疾步如飞,习惯了一上午不喝水也不上厕所忙得像打仗般的日子,但我们的心都是火热的。我们是战士,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一次又一次打响生命的保卫战。
外科ICU王 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