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第12期第二版
版面选择
医学“好”望角:成都出土汉墓医学竹简 确认为扁鹊学派失传医书
2019-04-18
近日,成都市金牛区天回镇老官山汉墓考古工作基本结束,共清理出西汉时期土坑木椁墓4座,出土了一批珍贵文物。墓内出土的九部医书中的部分医书,确认为扁鹊学派失传医书。
据悉,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的920余支竹简和50枚木牍(共约两万字),作为西汉时期简牍在四川地区还是首次发现。
据考古专家从出土的医书分析,其中部分有可能是失传已久的中医扁鹊学派经典书籍,如《敝昔医论》。负责此次简牍识读工作的专家指出,《敝昔医论》中的“敝昔”,与“扁鹊”同音通假,可能就是指脉诊法的创始人扁鹊。
专家认为,此次发掘出土的汉医简中,基本没有巫术,这表明西汉早中期“医”与“巫”已经分家,标志中医走上独立发展道路。“医简以前也有发现,但如此完整和系统化还是第一次。”是否汉武帝前期是巫医不分,汉武帝后期告别巫术而医术独立发展,也许此次发现会是一个转折点,这将对中国医学史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考古发现与中医学关系密切,出土的经脉、药方、症候等医简远远超过马王堆与张家山汉墓。天回医简《六十病方》与马王堆医简《五十二病方》同类,但病名和疗方不同,表明当时成都存在一个独立传播的医学派系,也进一步证实东汉时期广汉的涪翁、程高、郭玉等以脉诊为特色的中医学派是扁鹊学派的继承人。此次考古出土的资料或将改写中医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