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第6期第三版
版面选择
夏季养生备忘录
2019-04-19
夏季是指从立夏到立秋之日,其间包括了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六个节气。我国民间还有“长夏”一说,这是指夏末初秋的一段时间。
夏季养生重在“养阳”。根据自然界春主升、夏主长的规律,著名养生学家汪绮石在《理虚元鉴》里明确指出:“夏防暑热,又防因暑取凉、长夏防湿”。指明了夏季养生的基本原则:在盛夏防暑邪;在长夏防湿邪;同时又要注意保护人体阳气,防止因避暑而过分贪凉,从而伤害了体内的阳气,主要包括:
起居调养 夏季宜晚睡早起。中午一定要加午睡,时间不易过长。切记不能在楼道、屋檐下或通风口的阴凉处久坐、久卧、久睡。更不宜久用电风扇,因夏令暑热外蒸,汗液大泄,毛孔大开,易受风寒侵袭,吹的时间过久可能会引起头痛、面部麻痹或肌肉酸痛等。
饮食调养 ①饮食清补,多吃“苦”。夏季一般人的食欲有所减低,通俗称谓“苦夏”,老年人更是如此。所以应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少吃油腻或煎炸的食品。在饮食滋补方面,以清补健脾、祛暑化湿为原则。肥甘厚味及燥热之品不宜食用,应选择具有清淡滋阴功效的食品。
②注意补水。夏季失水比较多,身体要随时保持和补充水分,若不及时补水就会严重影响健康,易使皮肤干燥,皱纹增多,加速人体衰老。应注意少量多次饮水,不能等到口渴时再喝。不要过多地喝冷饮或多食冰淇淋之类的食品。矿泉水、凉茶,果汁是理想的解暑饮料。
③补充盐分、钾和维生素。暑天出汗多,随汗液流失的钾离子也比较多,会引起人体倦怠无力、头昏头痛、食欲不振等症候。新鲜蔬菜、水果和茶叶中都含有较多的钾,热天多饮茶,既可消暑,又能补钾,可谓一举两得。营养学家建议:高温季节最好每人每天能补充维生素B1、维生素B2各2毫克,钙1克,这样可减少体内糖类和组织蛋白的消耗,有益于人体健康。
保健要“养阳”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生之道也。”炎热夏季,很多人会患空调病,人们白天夜里都开着空调,室内外温差可达十几度,加上大量食用冰品冷饮,易伤阳气。因此,要注意居住环境不要过于潮湿,不要过多吃冰冻及凉食,夜间空调的温度不要开得太低,最好在26度以上,不要在露天及阴冷的地方过夜。
运动调养 夏季不宜做过分剧烈的运动,最好在清晨或傍晚较凉爽时进行。运动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气功、广播操为好。
冬病夏治 根据传统医学“天人相应”的理论,遵循“冬病夏治”、 “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子午流注、适时开穴”的理论,在中国旧历节气的一伏、二伏、三伏时,采用中药穴位贴敷手段,对一些慢性病和处于亚健康状态的群体,具有扶正祛邪、清除宿根、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预防复发等功效。防治一体,阴阳互补,相辅相成,体现了传统医学“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理念,二者共同构成中医“上医治未病”的防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