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第7期第四版
版面选择
青年面孔
2019-04-03
人物名片: 曾杰,男,硕士,心内科副主任医师,“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医院“百人培养计划”人选。中华医学会起搏与电生理分会左心耳封堵工作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心血管医师协会委员,四川省心血管康复医学会学术秘书兼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成都市心血管专委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从事心血管疾病临床诊治工作,擅长结构性心脏病微创介入治疗、心房颤动介入左心耳封堵治疗,肺动脉高压的诊治。
“医生是世界上最具挑战性的职业之一,只有踏实刻苦的积累才能让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这是曾杰的座右铭。
16年前,曾杰硕士毕业分配到我院心内科,他勤恳敬业,认真对待每一个患者。多年的刻苦磨练为他打下了扎实的临床基础。他善于在疾病的点滴线索中抽丝剥茧、寻根溯源,解决临床难题。16年来,他创造了医院和科室历史上的多个“第一”:诊治了医院第一例肺动脉型大动脉炎、第一例肺动脉高压型的POEMS综合征、第一例低钙型心肌病、第一例卵圆孔未闭所致矛盾栓塞等等。曾杰报告的疑难心血管病例还在“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上获得专家的高度评价,力压“北上广港台”等超一流医院夺得“优秀病例一等奖”,这也是西部地区首次夺得此项比赛的桂冠,为医院赢得了荣誉。
九年前,我院心内科结构性心脏病亚专业基础相当薄弱,起点很低。面对众多需要救治的结构性心脏病患者,曾杰主动承担了发展结构性心脏病亚专业的重任。在科室领导和同事的大力支持下,他克服各种困难,经过几年持续不懈的努力,逐渐将该亚专业发展成了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的心脏病学学科亚专业。
该亚专业的发展使医院具备了常规开展先天性心脏病房缺、室缺、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瓣狭窄等疾病微创介入治疗的能力。他还帮助儿科首次在院内开展了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微创介入治疗,并首次在医院成功独立完成了急性心梗后室间隔穿孔极高危病员的经皮介入封堵治疗,把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赢得了患者和家属的广泛赞誉。
曾杰锐意进取、紧跟学科发展的最新前沿动态,在省内率先独立开展了房颤左心耳封堵术,并且连续三年保持着治疗病例数四川第一、全国前列的水平。他和贺涛医师率先在中西部地区开展的房颤射频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的复合治疗方式,为房颤患者提供了崭新的治疗模式,相关病例在全国性学术会议上报道受到与会专家高度评价,我院心内科也因此先后接待多批来自全国各大医院的专家前来交流学习。
曾杰还多次受邀到国内多家兄弟医院带教房颤左心耳封堵技术,大大提升了医院在业内的影响力。
尽管取得如此多的成绩,曾杰却始终不骄不躁,坚持初心,努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