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面选择

在心间播种生命的希望——记心脏外科中心

2019-04-16

说起心脏,没有人会质疑它的重要性,它是生命的代名词,是力量的源泉,无可替代。每时每刻,它都在自己的岗位上辛勤工作,任劳任怨。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不是艺术家,却每天执刀在病人最重要的器官上精雕细刻;他们不是音乐家,却为无数生命弹奏出世界上最动听的乐曲;他们不是心脏,却时刻为生命坚守,默默付出,无怨无悔。他们,是心脏外科的医生和护士。为了让每一个心脏健康地跳动,他们用精湛的技术和满腔的热忱,在患者的心间播种生命希望。


一颗年轻的心脏

心脏外科中心成立于2012年,是我院最年轻的科室之一。现有专科医生12名,博士4人,硕士7人,本科1人,其中10人都是80后。

在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各临床科室的积极配合下,心脏外科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今年,科室配备了专门的麻醉师和体外循环灌注师;在亚专业设置上更加全面,包括心脏瓣膜病、冠心病、大血管病、先天性心脏病、终末期心脏病等;已成功开展了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瓣膜成形修复术、大血管破裂修复手术、微创治疗等一系列新技术,部分手术治疗手段已处于省内领先水平。

尽管底子薄、起步晚,但这颗年轻的“心脏”却充满着活力,在中心主任黄克力的带领下,两年多时间共完成近1000例心脏手术,手术成功率100%,围术期生存率98%。他们以惊人的毅力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在同行业中崭露头角,如婴儿般发出第一声响亮的啼哭。

一颗强大的心脏

谁都知道医疗是高风险行业,对于从事“高精尖”的心脏外科医生们而言,需要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挑战。黄主任说,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心脏外科医生,必须有一颗强大的心脏,不仅要承担超负荷的工作强度,还要有勇气承受失败的打击。

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心脏外科医生的成长周期比普通外科医生要长很多,至少需要十年时间。同样的起点,当其他外科医生已经开始独当一面的时候,他们也许还在埋头写病历、换药或是在手术台上拉钩。吃得了苦、耐得住寂寞,是每一个心外科医生成长中最深刻的体会。不仅如此,面对超负荷的压力和风险,他们必须具备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因此,每个新晋医生到科室的第一天,都得接受黄主任的“特别”谈话。最终能坚持下来并在专业上取得成绩的人,一定是源于对心脏外科专业的无比热爱。

一颗具有战斗力的心脏

心脏外科对医生和护士的技术要求,及对整个医疗团队配合的要求非常严格。为了让这颗年轻的心脏具备更强的战斗力,科主任黄克力从科研和临床技能着手,狠抓人才培养,注重团队建设。

两年来,科室先后引进高端人才,并选送医生到国外攻读亚专业,学习前沿技术。为刚毕业的博士创造机会到国内开展心脏手术多的医院操练技能和基本功。同时,黄主任非常重视护理工作,强调医护合作的重要性。他说,一个学科的发展,离不开护理工作,不应该让护士成为团队中的短板。因此,每一次科室学习他都要求护士参加,并派送优秀护士外出学习,让她们掌握最新的知识和技能。

心脏外科手术犹如做微雕,每一针都性命攸关,医生必须胸有成竹,眼疾手快。会切、会缝很重要,但明白切多少、缝多少、缝哪里更重要,心脏大血管手术真正应验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这句话。每一台手术都是一场实战,也是一次生动的教学。在台上,黄主任总是毫无保留、倾囊相授。他告诉医生们,要充分调动自己的每一个感官,耳朵、眼睛、手,达到完美的协调。不仅要掌握过硬的理论知识和手术操作技能,具备术中抢救处置的应急能力,还要熟悉手术中的每一个环节,对麻醉、手术器械、体外循环、心脏超声等相关专业有深入了解,才能在手术台上掌控全局,镇定自如。

一颗充满爱和责任的心脏

心脏手术高死亡率主要源于术后并发症是所有外科手术当中最多的,但这并不能阻止医生们攀登高峰的脚步。如果害怕失败,永远也不会成功。对他们来说,所有的承受都源于那份对患者发自内心的爱和责任。抛除杂念,专心于技术,全心全意对待病人,这是心脏外科每一个医生所秉持的信念。

一台手术成功了,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而是另一场博弈的开始。病人的心脏随时可能停跳,抢救需要争分夺秒,容不得半点拖延。不管手术到多晚,平时还是周末,术后医疗团队都会24小时待命,手机全天候保持畅通,随时准备介入后续治疗。

生命至上。正是因为时刻把病人放在心上,心脏外科才迸发出无穷的力量,带给患者生的希望。

采访手记:20多年来,除了在手术台上和飞机上,黄主任的手机从未关机过。他把大部分时间都给了他的病人。尽管如此,他却为自己选择成为一名心脏外科医生而感到由衷的骄傲。在事业最辉煌的时刻,他毅然回到家乡,为四川的心脏外科事业贡献一份力量。“我想用十年时间,打造一个强大的心脏外科团队。”透过淡淡的茶香,我看到黄主任眼里闪烁的光芒。

(宣传部卿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