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第8期第四版
版面选择
青年面孔
2019-04-03
人物名片:李小平,男,39岁,副研究员/副主任医师,博士/博士后,硕士生导师。四川省医学会心脏电生理和起搏分会青年委员。主要从事心脏起搏和电生理临床工作,研究领域为心肌病、心律失常的临床预后及遗传学研究等。近6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基金3项,参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包括并列)发表SCI收录论文26篇(包括4篇会议论文),总影响因子:61.372。
2007年,李小平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首届“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项目奖学金去加拿大留学,之后一直致力于心肌病相关基础及临床研究。2011年至2014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从事博士后工作,这三年期间,大量的心肌病临床资料和家系使心肌病的研究取得了明显进展。至今,我院心血管病研究所仍保存着李小平博士从阜外医院带来的近6000份各种心肌病的住院病历和随访资料。
在完成国内已知最大样本的扩心病住院患者临床预后的回顾性队列研究中,李小平率先运用心脏核磁共振强化延迟技术来评估扩心病的临床预后。该研究成果被来自美国西北大学和国内一流心血管医院北京安贞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第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等同行专家联名撰文在心血管领域一流杂志-IJC上发表评论,对李小平博士的研究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肯定,认为这种方法在扩心病患者中值得推广运用。经过5-6年的临床科研的积累,李小平博士收集了近百个各种心肌病、心律失常的家系和上千散发患者的DNA标本,建立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心肌病DNA资源库。
2014年,李小平入选第十一批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和四川省卫生计生委第十一批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015年获得第十三届四川省青年科技奖,以第一完成人完成“心肌病相关基础及临床研究”,科研成果获2015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和成都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16年入选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分会“未来之星”和国家留学基金委“西部人才计划”项目。
对于科研工作,李小平博士感悟最深的有两点:一是执着的精神,执着能让人克服科研上的种种困难和疑惑;二是坚守,只有坚守内心的宁静,才能避免世事的纷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