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面选择

秋季养生

2019-04-18

中医养生讲究顺应四季节律进行调养。传统中医认为一年中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气候变化,导致自然界中生物的生、长、化、收、藏的物候变化。燥为秋季主气,称“秋燥”。因此,秋季养生重点在“养”和“润”。


本期我们特别邀请中医科、皮肤科、营养科专家撰稿为大家介绍养生知识,以飨读者。

强身篇

秋冻有节 和用强身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符合秋天“薄衣御寒”的养生之道。自“立秋”以后,气温日趋下降,昼夜温差逐渐增大,寒露过后,更是“一场秋雨一场寒”。从防病保健的角度出发,循序渐进地练习“秋冻”,加强御寒锻炼,可增强心肺功能,提高机体适应自然气候变化的抗寒能力,有利于预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另一方面也可避免多穿衣服产生的身热汗出,使阴津耗伤,阳气外泄,顺应了秋天阴精内蓄,阳气内守的养生需要。当然若到深秋时节,遇天气骤变,气温明显下降,则需及时添衣防寒保暖,避免受凉感冒。因此,顺应秋天的气候变化,适时地增减衣服,做到“秋冻”有节,与气候变化相和谐。

健身锻炼 小劳有益

在气候多变的秋天,预防疾病最积极的方法就是进行体育锻炼。秋季人体的生理活动随气候、自然环境变化而处于“秋收”的阶段,人体的阴精、阳气也都处于一个收敛内养的状态,故此时的运动养生也要顺应这一原则,即适量的体育运动锻炼。适量的锻炼,如散步、慢跑、五禽戏、太极拳、八段锦等,都有助于新鲜空气的吸入,可使肺气充足,从而增强肺的“吐故纳新”能力,增强呼吸系统防病抗病能力,减少秋季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同时也为冬季的保健打下基础。除了常见的体育锻炼外,也可通过小劳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古代医家曾说:“养生之道,常欲小劳”,“身体常小劳,则百达和畅,气血常养,精神内生,经络运动,外邪难袭。”适当的劳作,可增强人体消化功能,促进血液循环,从而预防疾病。且小劳不仅在于小动,更在于长动,常年不懈,持之以恒,方能养生保健。

(中医针灸科 张冲)

美食篇

多食“滋阴养肺、润燥生津”食物 ,采用“少辛增酸”的饮食调理来适应季节变换。


润燥 首选莲藕

莲藕富含铁、钙等微量元素,植物蛋白质、维生素以及淀粉,具有明显的开胃清热、润燥止渴、清心安神、益血益气的功效,也可增强人体免疫力。莲藕的吃法生熟皆可,作为水果生吃的,味道甘甜、清凉入肺;和糯米、蜂蜜一起蒸,粉红透明,软糯清润,是秋令美味小菜;和排骨炖汤,健脾开胃、营养丰富,适合脾胃虚弱的人滋补养生。另外,还可多吃一些清心润燥的梨、甘蔗、银耳、菊花、鸭肉、兔肉等食物来消除秋燥。

补肺 首选杏仁

立秋后是养肺、补肺或治疗肺部疾患的最好时节。具有补肺的食物有银耳、百合、猪肺、柿饼、枇杷、荸荠等。其中以杏仁为首选。杏仁分甜杏仁和苦杏仁两种,甜杏仁滋润补肺功效更强。杏仁富含蛋白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具有润肺、止咳、滑肠等功效,对干咳无痰、肺虚久咳等症有一定的缓解作用。杏仁最好与薏米按1:5的比例一起熬粥,温热时喝;和猪肺一起炖汤,也有滋养缓和之效。当然,当零食吃的烤杏仁也能适当吃一些。苦杏仁一般在中药店出售,需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养阴 首选蜂蜜

进入秋季,要把保养体内的“阴气”作为首要任务。养阴的食物有很多,比如泥鳅、芝麻、核桃、糯米、牛奶、花生、鲜山药、白果、梨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蜂蜜。蜂蜜有养阴润燥、润肺补虚、润肠通便、解药毒、养脾气、悦颜色的功效,因此拥有“百花之精”的美名。蜂蜜是一种非常好的能量补充品,对于缓解疲劳效果显著。蜂蜜可以直接调入温水中饮用,也可以与鲜榨的果汁混合;将雪梨挖去核,倒入蜂蜜封盖蒸熟,能补肺阴不足。

增酸  首选葡萄

秋季应少吃辛、辣食物,如葱、姜、辣椒、胡椒,防止辛温助热,加重肺燥症状。而肺燥伤肝要吃酸,就是要多吃酸的水果,比如橘子、山楂、青苹果等,而要少吃甜味的西瓜、甜瓜等。眼下正大量上市的葡萄,正是“酸”的好水果。葡萄益气补血、生津止渴、健脾利尿,初秋时多吃还能帮助机体排毒,解内热。红色葡萄可软化血管、活血化淤,心血管病人不妨多吃。白葡萄有润肺功效,适合咳嗽、呼吸系统不好的人吃。绿葡萄则偏重清热解毒。紫葡萄富含花青素,可以美容抗衰老。黑葡萄滋阴养肾的功效更为突出。葡萄最好整颗吃。

此外,秋季养生还有很多选择,比如多喝粥(山楂粳米粥、鸭梨粳米粥、兔肉粳米粥、白萝卜粳米粥、杏仁粳米粥、橘皮粳米粥、柿饼粳米粥)、多喝些健身汤(百合冬瓜汤、猪皮番茄汤、山楂排骨汤、鲤鱼山楂汤、鲢鱼头汤,鳝鱼汤、赤豆鲫鱼汤、鸭架豆腐汤、枸杞叶豆腐汤、平菇豆腐汤、平菇鸡蛋汤、冬菇紫菜汤)、多吃鱼(鲫鱼、带鱼、青鱼、鲤鱼、草鱼、泥鳅)等。

(营养科  邓波)

护肤篇

“秋燥最易伤皮”。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加之又与外界直接相连,因此做好皮肤的养护势在必行。

1 防晒:初秋秋阳肆虐,紫外线对皮肤的侵扰不亚于夏季,而秋季的皮肤新陈代谢缓慢,皮肤更容易受到紫外线的侵袭。进入深秋,UVB的强度虽有所减弱,UVA仍无衰减之势,因此仍需常规使用防晒霜防晒。可选用一些防晒指数高的防晒霜,日晒前20分钟左右涂抹,如果是户外活动应注意每2小时补搽1次。

2 补水:多饮水,喝豆浆,多食粥。饮水量因人而异,一般每天2000毫升左右为宜,忌冷饮,以饮温水为宜。可蒸气熏蒸面部,多泡温水浴,并按摩肌肤,促进血液循环,之后涂抹保湿润肤剂,以减少皮肤水分散发。

3 合理饮食:秋天宜尽可能少食辛辣之物,戒烟酒,少喝浓咖啡。适当多食一些富含抗氧化剂的果蔬,增进皮肤新陈代谢,改善皮肤保湿功能,防止其粗糙皲裂,延缓老化。

4 充足睡眠:皮肤的修复主要在晚上10点到凌晨4点,每天要保持7-8小时睡眠。为顺应秋季的特点,减轻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秋季宜早睡早起。

5 正确选用护肤品:护肤品的选择应因肤质而异,不能一概而论或被从众心理左右。一般来说,干性皮肤清洁次数不宜频繁,禁用含控油成分的爽肤水,不用含乙醇的收缩水。宜选保湿乳或霜,并加强防晒。油性皮肤应选用控油清洁剂清洁皮肤,控油保湿水调节皮肤水油平衡,控油保湿乳或凝露进行皮肤护理,同时仍需注意防晒。敏感性皮肤应先用抗敏性清洁剂清洁皮肤,再根据皮肤类型,干性皮肤用抗敏保湿水(乳或霜),油性皮肤用控油保湿水(乳或凝露)进一步护理,并加强防晒。

(皮肤科  何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