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早报:四川“血管通路”建立第一人、省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何强:为透析患者搭起“生命线”
2013-07-18 00:00
来源:天府早报 7月17日
“病人的压力也是我的压力,常常几个小时的车程,就为了施救的几分钟。看到奄奄一息的病人在自己的努力下变得有生命力,我觉得一切都值了。” ——四川省人民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何强
血管通路,又被称为透析患者的“生命线”,是保障和延续尿毒症患者生命的一项重要技术。
作为四川“血管通路”建立的第一人,已经在四川省人民医院从医20多年的肾内科主任医师何强,在疑难血管通路方面下足了功夫,通过刻苦的钻研和不断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精湛的技术为无数肾病患者搭起了一条条宝贵的“生命线”。 专业过硬
他是省内“血管通路”领域NO.1
血管通路,有临时性导管、永久性导管和动静脉内瘘等多项分类,其中,动静脉内瘘又是血管通路中最安全、应用时间最长、范围最广的血管通路,“是一种血管吻合的小手术,术前需要将前臂远心端的动脉和邻近的静脉进行缝合,吻合后的静脉中流动着动脉血,形成一个动静脉内瘘。”何主任介绍,动静脉内瘘的血管为血液透析治疗提供了充足的体外循环,为透析治疗的充分性提供保障。
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用的血管通路。“目前全省有13000多人正在接受血液透析,而且这个数量每年都在以30%的速度增长。”何强介绍,内瘘的设计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既要考虑节约血管资源,又要让内瘘使用的时间足够长,“全省目前能开展内瘘技术的医生不超过50人”。作为中国医院管理协会血液净化分会血管通路学组四川组组长,何强对这些数据十分敏感。
何强透露,相对难度更高的高位内瘘手术,全省能做的不会超过20人,全省能开展自体血管移植的不超过5人,而能开展人造血管技术的,在肾内科医生中就仅仅剩何强一个人了,“能操作这项技术的,在全国来看也不超过20人。” 他更重视病人的医疗和质量管理
1975年,四川省第一个肾脏科和透析室在省医院建立起来,随着技术的日趋成熟,其医疗诊治水平也不断地提高。“血管通路”于1996年在省医院肾内科开展,到今天已达到全国领先水平,目前省医院肾内科已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何强作为技术带头人,成为省内名副其实的“血管通路”第一人。
刚开始,省内总体的血液透析状况却并不乐观,每年最多能接到几例手术,但渐渐地,前来就诊的病人越来越多,问题也随之而来。何强介绍,目前透析医生与透析病人的比例为1:50,预计三年后会达到1:100,六年后,这个比例将突破最高的1:200,“肾科医生的增长已经跟不上病人数量的攀升。”
为此,何强道出了他的心声:“相比为病人做手术,我更加重视对透析病人的医疗管理和质量管理。”2008年,何强会同省医院肾内科医务人员起草了省内第一份血液净化质量控制标准操作规范,要求对病人进行透析治疗时,要严格按照正规操作进行手术,比如正规洗手、换手套,正确处理病人的分泌物和血液等。“细节很重要,小环节不重视就会影响到病人病情的发展,我们面对的不只是单个病患,更是整个四川区域的患者群体。”
2009年,由卫生厅牵头的“肾脏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在省医院成立,负责全省透析质量的管理、检查、监督和培训工作。 医者仁心
深夜赶路只为抢救病人
“病人的压力也是我的压力,常常几个小时的车程,就为了施救的几分钟。”何强讲述,他经常因为一个电话,会深更半夜坐上几个小时的车到基层医院救治病人,而这往往仅为了几分钟的医治,“看到奄奄一息的病人在自己的努力下变得有生命力,我觉得一切都值了。”何强笑道。
有一次,已是深夜12点多,为了挽救一名尿毒症患者的生命,何强风驰电掣般地驱车前往青白江,到达救治地点时,病人已经出现明显的心衰症状,大汗淋漓,奄奄一息。何强在病人床头,搭着椅子及时采用“临时性中心静脉插管”,只花了5分钟,就为病人接通了透析,成功挽救回了患者的生命。
平凡生活
再忙也要回家陪陪妻儿
“我的生活比较简单,比较平凡。”何强说,工作之余,他会去释放压力,偶尔会选择一些短期旅游来释放紧绷的神经。何强笑言,自己不打牌,唯一的最大兴趣就是邀约朋友一起聚会小酌。
何强说,其实自己涉猎比较广,阅读武侠小说是他的另一个爱好,除此之外,单机射击游戏也是他的业余兴趣科目,“这些都能让我很好地放松,不至于一直那么紧张。”“工作很忙但比较有规律。”何强说,自己平时会争取尽量多的时间跟妻子和儿子在一起,“儿子寄宿在学校,我每次出去开会,都会尽量在周六晚上赶回家,陪陪儿子。”出席某些活动时,他也会尽量带上妻子。“我对自己的生活挺满意的,对生活满意了才能对工作有更好的激情嘛。”
人物名片何强
主任医师、四川省人民医院肾病内科主任医师、中国医师协会肾科医师分会全国委员、中国医院管理协会血液净化分会血管通路学组全国委员、四川省血管通路学组组长、卫生部血液净化专家组成员、四川省医学会肾脏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四川省医师协会肾病内科专科委员会常务委员、成都市医学会肾脏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肾脏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专家组成员。
“病人的压力也是我的压力,常常几个小时的车程,就为了施救的几分钟。看到奄奄一息的病人在自己的努力下变得有生命力,我觉得一切都值了。” ——四川省人民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何强
血管通路,又被称为透析患者的“生命线”,是保障和延续尿毒症患者生命的一项重要技术。
作为四川“血管通路”建立的第一人,已经在四川省人民医院从医20多年的肾内科主任医师何强,在疑难血管通路方面下足了功夫,通过刻苦的钻研和不断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精湛的技术为无数肾病患者搭起了一条条宝贵的“生命线”。 专业过硬
他是省内“血管通路”领域NO.1
血管通路,有临时性导管、永久性导管和动静脉内瘘等多项分类,其中,动静脉内瘘又是血管通路中最安全、应用时间最长、范围最广的血管通路,“是一种血管吻合的小手术,术前需要将前臂远心端的动脉和邻近的静脉进行缝合,吻合后的静脉中流动着动脉血,形成一个动静脉内瘘。”何主任介绍,动静脉内瘘的血管为血液透析治疗提供了充足的体外循环,为透析治疗的充分性提供保障。
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用的血管通路。“目前全省有13000多人正在接受血液透析,而且这个数量每年都在以30%的速度增长。”何强介绍,内瘘的设计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既要考虑节约血管资源,又要让内瘘使用的时间足够长,“全省目前能开展内瘘技术的医生不超过50人”。作为中国医院管理协会血液净化分会血管通路学组四川组组长,何强对这些数据十分敏感。
何强透露,相对难度更高的高位内瘘手术,全省能做的不会超过20人,全省能开展自体血管移植的不超过5人,而能开展人造血管技术的,在肾内科医生中就仅仅剩何强一个人了,“能操作这项技术的,在全国来看也不超过20人。” 他更重视病人的医疗和质量管理
1975年,四川省第一个肾脏科和透析室在省医院建立起来,随着技术的日趋成熟,其医疗诊治水平也不断地提高。“血管通路”于1996年在省医院肾内科开展,到今天已达到全国领先水平,目前省医院肾内科已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何强作为技术带头人,成为省内名副其实的“血管通路”第一人。
刚开始,省内总体的血液透析状况却并不乐观,每年最多能接到几例手术,但渐渐地,前来就诊的病人越来越多,问题也随之而来。何强介绍,目前透析医生与透析病人的比例为1:50,预计三年后会达到1:100,六年后,这个比例将突破最高的1:200,“肾科医生的增长已经跟不上病人数量的攀升。”
为此,何强道出了他的心声:“相比为病人做手术,我更加重视对透析病人的医疗管理和质量管理。”2008年,何强会同省医院肾内科医务人员起草了省内第一份血液净化质量控制标准操作规范,要求对病人进行透析治疗时,要严格按照正规操作进行手术,比如正规洗手、换手套,正确处理病人的分泌物和血液等。“细节很重要,小环节不重视就会影响到病人病情的发展,我们面对的不只是单个病患,更是整个四川区域的患者群体。”
2009年,由卫生厅牵头的“肾脏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在省医院成立,负责全省透析质量的管理、检查、监督和培训工作。 医者仁心
深夜赶路只为抢救病人
“病人的压力也是我的压力,常常几个小时的车程,就为了施救的几分钟。”何强讲述,他经常因为一个电话,会深更半夜坐上几个小时的车到基层医院救治病人,而这往往仅为了几分钟的医治,“看到奄奄一息的病人在自己的努力下变得有生命力,我觉得一切都值了。”何强笑道。
有一次,已是深夜12点多,为了挽救一名尿毒症患者的生命,何强风驰电掣般地驱车前往青白江,到达救治地点时,病人已经出现明显的心衰症状,大汗淋漓,奄奄一息。何强在病人床头,搭着椅子及时采用“临时性中心静脉插管”,只花了5分钟,就为病人接通了透析,成功挽救回了患者的生命。
平凡生活
再忙也要回家陪陪妻儿
“我的生活比较简单,比较平凡。”何强说,工作之余,他会去释放压力,偶尔会选择一些短期旅游来释放紧绷的神经。何强笑言,自己不打牌,唯一的最大兴趣就是邀约朋友一起聚会小酌。
何强说,其实自己涉猎比较广,阅读武侠小说是他的另一个爱好,除此之外,单机射击游戏也是他的业余兴趣科目,“这些都能让我很好地放松,不至于一直那么紧张。”“工作很忙但比较有规律。”何强说,自己平时会争取尽量多的时间跟妻子和儿子在一起,“儿子寄宿在学校,我每次出去开会,都会尽量在周六晚上赶回家,陪陪儿子。”出席某些活动时,他也会尽量带上妻子。“我对自己的生活挺满意的,对生活满意了才能对工作有更好的激情嘛。”
人物名片何强
主任医师、四川省人民医院肾病内科主任医师、中国医师协会肾科医师分会全国委员、中国医院管理协会血液净化分会血管通路学组全国委员、四川省血管通路学组组长、卫生部血液净化专家组成员、四川省医学会肾脏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四川省医师协会肾病内科专科委员会常务委员、成都市医学会肾脏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肾脏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专家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