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早报:骨科机器人做手术 误差仅0.8毫米
2017-09-18 09:51
早报讯(张莉 记者赵霞)
9月15日,18岁年轻小伙小军(化名)在四川省人民医院接受了胸椎和腰椎骨折内固定术,与传统骨折内固定术长达15厘米的切口不同,小军腰背部只有4个1厘米左右的小孔。而小军也是省医院第8个接受骨科机器人手术的患者,之前的7名患者术后均情况良好,正在进一步恢复治疗中。同时标志着省医院骨科手术正式迈入了智能化、精准化、微创化的机器人手术新时代。
手术现场,C型臂对患者进行三维影像扫描,图像被同步传输至骨科手术机器人系统。医生在导航系统屏幕上设计好钉道,机器人的机械臂将手术工具精确定位到手术位置,套筒指向目的钉道的进钉点。医生沿着套筒钻入导针,确认位置无误后,再把一枚直径4毫米的空心螺钉套进导针固定、拔出导针。之后,对患者进行再次扫描,确认螺钉位置与规划的一致。
医院使用的“天玑”三代骨科手术机器人是地地道道的“中国造”,实现了2D与3D图像精确配准、机器人随动算法、机器人力反馈安全控制算法、综合避障算法,在机器人控制、患者实时跟踪和路径自动补偿等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基于术中实时三维影像的机器人精准定位误差达到0.8毫米。目前,骨科手术机器人能够开展脊柱全节段(颈椎、胸椎、腰椎、骶椎)、骨盆及四肢骨科手术的骨科机器人系统,可填补多项手术机器人的国际空白。
报道链接:天府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