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余年反复意识障碍,竟然是因为长了这个“结节”!

2024-07-26 09:34内分泌科

近日接诊一名30多岁的年轻女性,反复发生意识丧失、晕厥10余年,最近1年还出现精神行为异常,辗转多家医院也没有查到原因,到底是因为什么?10余年前,患者开始出现反复意识障碍,呼之不应,服用糖水后可自行缓解。近1年发作时还伴有精神错乱、胡言乱语,偶有大小便失禁。最近一次患者突发恶心呕吐,随即出现意识障碍,伴四肢抽搐、双眼向上凝视,伴口吐白沫和小便失禁,到我院急救中心就诊,急诊以“低血糖”收入内分泌科。自患病以来,患者为了避免症状发作,每天必须多次进食,10年来体重增加40kg。

患者入院后,我们详细询问了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并持续动态血糖监测,发现患者全天低血糖(血糖低于2.8mmol/L)时间竟然持续高达20多个小时,需要持续给予静脉葡萄糖补充。症状发作时测静脉血浆葡萄糖1.22mmol/L,胰岛素23.1uU/ml,C肽6.57ng/ml,考虑体内存在胰岛素的异常分泌。通过进行相关的内分泌激素筛查,我们考虑诊断“胰岛细胞瘤”。在核医学科的帮助下,通过Exendin-4 PET-CT(胰高血糖素受体显像),定位患者胰腺尾部有一个14x15mm的异常软组织密度结节,胰高血糖受体表达明显增高。就是这个结节,异常分泌胰岛素,导致患者难以纠正的严重低血糖。困扰患者多年的“元凶”终于找到了!患者转诊肝胆外科,由古春主治医师主刀进行了胰体尾切除术。

通过内分泌科核医学科、肝胆外科的多学科合作,我们对这例患者成功进行了诊断和手术治疗,解决了严重低血糖的问题,终结了困扰她10多年的梦魇生活。术后患者血糖恢复至正常,精神状态良好,深深感慨:“很久都没有这么轻松过了!”

为什么低血糖会引起这么严重的后果?在生理条件下,葡萄糖是大脑唯一的能量代谢物。大脑不能合成葡萄糖,也不能储存糖原,需要从血液循环中持续供应葡萄糖以维持正常脑功能。低血糖导会导致脑功能下降,在血糖浓度升高后可纠正。一般成人血糖低于2.8mmol/L,糖尿病患者血糖低于3.9mmol/L时就要考虑低血糖。低血糖会引起心悸、颤抖、焦虑,夜间易惊醒,出汗,频繁饥饿感,感觉异常;长期持续低血糖会导致脑损伤,认知功能障碍。严重时甚至会引起致命的心律失常,危及生命。

胰岛细胞瘤是一种导致低血糖症的罕见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通过典型的低血糖症状,发作时血糖和胰岛素、C肽水平测定可以进行临床定性诊断。胰岛细胞瘤的首选治疗是手术切除病变组织。因此术前进行准确定位非常关键。目前可以使用CT、磁共振、超声内镜进行术前定位检查。但上述影像检查手段存在一定局限性,我院核医学科开展利用18F标记Exendin-4((胰高血糖素受体))显像,是全国唯一可进行胰岛细胞瘤特异性定位诊断的单位,该项检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能达到80-90%,是目前最先进的定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