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首例!超声医学科介入超声诊疗中心成功开展经皮超声引导纳米刀+腔镜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治疗肝癌
2025-11-25 15:13超声医学科
近日,我院超声医学科介入诊疗中心罗俊主任医师、吴昊医师团队联合肝胆外科邓小凡副主任医师、刘兴超医师团队在手术室、麻醉科等科室密切协助下,成功开展一例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纳米刀肝癌消融手术,为一位肿瘤紧贴第一肝门胆道的肝癌患者完成精准化微创治疗,术中手术团队还联合使用腹腔镜超声探查并引导微波消融另4枚微小肿瘤。本次手术结合患者病灶情况,创新性分不同治疗路径一次性完成两个术式。该术式在西南地区尚属首例,患者术后1月复查结果理想,消融效果显著。
超声全程实时引导监测无辐射;腔镜超声能发现术前其它影像无法发现的更多微小病灶,达到一次根治,减少术后复发及纳米刀避免温度消融胆道损伤严重并发症,精准有效安全的三大优势在该病例中充分体现。手术团队使用国产自主研发生产的纳米刀消融设备-陡脉冲治疗仪和微波治疗仪成功为患者开展了该高难度创新联合治疗术式,纳米刀技术凭借“不伤血管胆管”的特性,为传统手术禁区患者带来新生希望。开创了高危区域肝癌治疗的新路径,而微波消融治疗通常具有能量高,消融范围大等特点。
治疗困境:高危区域手术风险极高
患者为70岁男性,因肝癌术后复发入院,在我院行磁共振检查发现:肝右前叶上段可见一长T1稍长T2信号肿块影,考虑HCC可能,初步诊断肝门处肝癌,病灶头足距3.9cm,左右距4.0cm,胸背距2.8cm。另于S8和S6尚探及两枚可疑病灶。
团队细致研究患者病情,考虑到病灶位于第一肝门部,贴合肝中静脉且和重要左右胆道汇合部关系密切;患者高龄,既往肝癌手术史,且病灶多发,在右肝分布分散,传统手术切除风险高,范围大,而传统冷/热消融易损伤血管和胆道结构,造成严重并发症。纳米刀作为肿瘤消融的前沿技术,具有“选择性消融”的特性,诱导肿瘤细胞死亡的同时不伤及周围重要脉管结构,安全性更高,可让患者最大程度获益,是更优选择。团队在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后,最后决定采用纳米刀消融技术进行微创治疗,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布针。
手术微创化、精准化,复查结果理想
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精确布针电极包裹肿瘤,术中根据电流反馈多次测试调整消融参数完成消融,消融过程中电流上升反馈良好,无不良反应。术中结合腔镜辅助下的超声探查后,又发现了除术前磁共振提示的两枚小病灶外额外共计4枚肝脏微小病灶,术中超声造影评估考虑小肝癌,随即在腹腔镜超声引导下行微波消融治疗,创新性的实现了高难度联合术式。
消融完成后,经超声造影评估所有消融部位达到安全范围后手术顺利结束,患者恢复良好。术后3天超声造影显示肿瘤部位呈无血供现象,周边血管胆管结构保存完整,消融效果良好且安全。术后1月超声造影显示病灶明显缩小,消融效果显著。
纳米刀:颠覆肿瘤传统治疗方式
纳米刀技术,又名不可逆电穿孔,是一种新型、高精尖的肿瘤消融技术。通过利用1000-3000V/cm的高压电场产生微秒级的电脉冲,在肿瘤细胞膜上形成不可逆的纳米级穿孔,打破内部稳态,从而诱导细胞凋亡。纳米刀具有其他消融技术所不具有的优点:对组织的“选择性消融”,消融肿瘤细胞的同时不伤及大血、神经、胆管、肠管等脉管结构;消融区界限清楚;消融不产生热量,也不依赖热量,不受临近的大血管(例如腹腔动脉、主动脉)血流所影响;诱导细胞死亡而不是“坏死”,可激发抗肿瘤免疫反应。据罗俊主任医师介绍,纳米刀尤其适用于传统手段束手无策的“禁区肿瘤”:为传统认为“不可或不能切除”的肝癌患者提供了新选择。
我院超声医学科介入超声诊疗中心作为国家级肿瘤微创消融培训基地,每年开展各类介入超声诊疗约14000余例,已开展肝肿瘤消融治疗14年,年完成各类肝肿瘤消融治疗近300台。中心与我院肝胆外科团队联合,可开展包括经皮/腹腔镜/开腹/人工胸腹水辅助/融合导航全术式及射频/微波/冷冻/纳米刀全手段的肝肿瘤微创消融治疗。作为省内纳米刀技术的先行先锋,中心将继续发挥标杆与砥柱作用,以精湛医术与先进设备,用仁心与科技持续守护每一位患者的生命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