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特小组”助力医患和谐——心身医学中心推出“心晴训练营”促进医务人员心理健康

2012-09-26 00:00外科党总支 宣传部

    9月24日下午2点,在我院工会二楼活动厅,一场别开生面的活动,标志着我院心身医学中心推出的医务人员心理健康促进计划暨“巴林特小组”活动正式启动。
    活动由外科党总支书记李兴红主持。首先由邓绍平副院长讲话,他强调了巴林特小组对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希望医务人员能够积极发挥“医生药物”效应,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感受到作为医务人员的快乐。心身医学中心主任周波为大家介绍了“巴林特小组”的概况,并邀请了12名自愿报名的医务人员现场演示了“巴林特小组”活动。

     周波主任让12名小组成员围坐成一圆圈,黄雨兰医生作为案例呈报者把自己四年前遇到的一起医患纠纷进行了陈述,她讲述的是2008年新年第一天值班,一个才20岁的女孩患了单纯疱疹性脑炎(这种病很难治,而且死亡率很高),她从一值班就尽力救治,下午两点病人的情况出现了恶化,虽然经过了全力抢救,晚上10点终究没有挽回病人的性命。病人家属把失去亲人的悲痛变成对医生的愤怒,病人的姐姐更是几乎疯狂地向她扑来。此时周围的同事赶紧挡在她身前让她躲进了办公室。“大家能不能体会,你拼尽全力救治病人,最后无奈去世。面对的却是家属的不理智,我也有委屈和愤怒,但是作为医生我什么都不能表达什么都不能说。”黄医生讲到这里几乎哽咽。周主任让在座的其他人就案例发表自己的看法或对此事进行提问。在大家相互交流和讨论过后,周主任让大家来还原黄医生刚才所说的事件,每个人扮演不同的角色,摆出当时每个角色的造型。然后扮演角色的医生来阐述自己此刻在作为“扮演角色”的感受。紧接着扮演角色的医生和护士纷纷说出自己的感想,在他们的言谈和感受中,整个事件又被清晰地重现。在这样的一场像话剧的小组讨论中,每个人不仅了解了自己扮演角色的想法,更体会到了对方立场而产生的思想差异。通过这样的活动,医生不仅通过大家的帮助打开了心结,认识到了病人一时的情绪激动其实是“对事不对人”,更能让医生从病人角度去体谅病人。现场的观众看完演示以后,激起了他们的共鸣,大家纷纷把自己的感受进行了分享。
    这次“巴林特小组”活动是医院文化月系列活动之一,由院党委主办,外科党总支、心身医学中心、外科综合护理片区联合承办。同时,为了使医务人员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从而促进医患和谐,心身医学中心推出了“心晴训练营——四川省人民医院医务人员心理健康促进计划”,这个心理健康促进计划包括定期开展巴林特小组活动、系列心理健康讲座、以及减压训练等。
    四川电视台、成都电视台、华西都市报、天府早报、成都商报、成都晚报等各大媒体对这次活动予以了采访报道。
    媒体链接:[ 天府早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