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杨正林在《Science》上发表文章
2006-10-26 00:00分子生物学与遗传研究中心
我院分子生物学与遗传中心的杨正林同志和我院客座教授美国犹他大学的张康博士等近日在«Science»上发表题为“A Variant of the HTRA1 Gene Increases Susceptibility to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的文章,发现报道了老年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新的致病基因。
目前,AMD已成为老年人最主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全世界 患病人数约1000万,我国60-69岁人群AMD患病率为7.77%,70岁以上可达15.33%。AMD分干性 (非新生血管型)和湿性(新生血管型)两种,中国人群湿性AMD的发病率高于国际平均水 平。既往研究已证实补体因子H(CFH)和干性AMD形成有关,而杨正林等的最新研究发现了湿性AMD新的疾病风险基因,即位于染色体10q26位点 HTRA1基因转录起始点上游512bp处的G →A突变体(SNP rs11200638)。美国耶鲁大学的老年黄斑变性研究小组也同时在«Science» 发表了一致的研究结果。
本研究为揭示AMD的发病机制、以 及AMD的早期监测和辅助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并可能提供AMD 药物治疗的新靶点。由于湿性AMD在亚裔华人中的发病率更高,同时致盲危害性远大于干性AMD,本研究结果对于我国 AMD防治以及系统防盲工程具有深远意义。
目前,AMD已成为老年人最主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全世界 患病人数约1000万,我国60-69岁人群AMD患病率为7.77%,70岁以上可达15.33%。AMD分干性 (非新生血管型)和湿性(新生血管型)两种,中国人群湿性AMD的发病率高于国际平均水 平。既往研究已证实补体因子H(CFH)和干性AMD形成有关,而杨正林等的最新研究发现了湿性AMD新的疾病风险基因,即位于染色体10q26位点 HTRA1基因转录起始点上游512bp处的G →A突变体(SNP rs11200638)。美国耶鲁大学的老年黄斑变性研究小组也同时在«Science» 发表了一致的研究结果。
本研究为揭示AMD的发病机制、以 及AMD的早期监测和辅助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并可能提供AMD 药物治疗的新靶点。由于湿性AMD在亚裔华人中的发病率更高,同时致盲危害性远大于干性AMD,本研究结果对于我国 AMD防治以及系统防盲工程具有深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