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科 健康科普详细

避开8大误区 治疗骨质疏松需心身结合

2021-11-24 00:06疼痛科

    

    

    骨质疏松症是最常见的骨骼疾病,常表现为疼痛、脊柱变形和骨折。我国 5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女性为20.7%,男性为14. 4%。骨折是骨质疏松的严重并发症,50岁以上女性椎体骨折患病率约为15%,80岁以上可高达36.6%,是老年患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目前骨质疏松症的诊断率仅为 2/3左右,接受有效治疗者不足1/4。骨质疏松造成了严重的家庭及社会负担,但老百姓对骨质疏松还存在严重的误区,在防治上存在诸多困难。

    【 8大误区需辨别好 】

    误区1:年纪大,骨质疏松很正常,不需治疗

    骨质疏松可分为3种类型:原发性、继发性以及特发性。其中原发性包含老年性骨质疏松,确实是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但另外两种类型是各年龄段都可能会出现。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是必要且非常有意义的,通过治疗可缓解骨痛,预防骨折,提高生活质量并延长其寿命。

    误区2:经常补钙=治疗骨质疏松

    骨钙的流失只是引起骨质疏松的其中一个方面,吸烟饮酒、过度喝咖啡和碳酸饮料、缺乏锻炼、日常饮食中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少等,都可能导致骨质疏松。我们摄入人体的钙需要维生素D的辅助才能被转运和吸收,单纯补钙,人体吸收量少,就会出现即使吃了钙片,骨质疏松的问题依然加重的情况。所以,我们需要适当地锻炼、改变不良嗜好、防止跌倒等,还要遵医嘱采用一些抗骨质疏松药物。

    误区3:有骨质增生,就不可能缺钙,越补钙增生会越严重

    骨质增生和骨质疏松仿佛是一对“孪生兄弟”。骨质增生多是继发于骨质疏松后机体的代偿过程中发生钙异位沉积所致。补钙可以纠正机体缺钙状态,减少“骨刺”的形成,因此患有骨质增生的患者同样需补钙治疗。

    误区4:身体有结石的人不能补钙

    导致结石的原因很多,有些是因机体缺钙而导致骨钙释出过多,导致结石发生,过多补钙或应用活性维生素D可导致肾结石,这需要医生区别不同情况,个体化补钙。

    误区5:年轻人不可能患骨质疏松

    很多原发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糖尿病或长期服用甲状腺激素、糖皮质激素等的患者也易罹患。特发性骨质疏松患者也发生于年轻人。

    误区6:血钙正常说明不缺钙,不需补钙

    血钙正常不等于骨骼中的钙正常,即使原发性骨质疏松发生严重的骨折,血钙仍可能是正常的,补钙不能简单地只根据血钙水平而定。

    误区7:虽然有骨质疏松,但是只要注意不摔倒,就不会骨折

    临床上很多严重骨质疏松患者,咳嗽、打喷嚏、提重物甚至用力呼吸等轻微动作都可能发生骨折产生严重后果。

    误区8:只要补充足够的钙,就可以预防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不仅仅是缺钙。比如,女性到了更年期,由于体内性激素水平的降低,从而导致骨质疏松;也可能因为某种疾病的原因导致骨质疏松,如常见的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

    还有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也是造成骨质疏松的原因。体重过低、性激素低下、光照少、吸烟等不良嗜好都是骨质疏松的原因,单纯补钙是不足以预防骨质疏松的。

    

    【 科学防治很重要 】

    我们要科学认识骨质疏松,避免种种误区从而防止骨质疏松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要有科学的防治方法,除了专业的药物治疗外,日常生活的改善、健康教育、心理评估与干预也尤为重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跌倒风险较高的病人使用拐杖或髋部保护器,椎体骨折的病人使用脊柱支具。

    二、改善家居环境,以预防跌倒。

    三、进行户外活动,保证充足的阳光照射,照射时间>30分钟/天,但并非时间越长,效果越好。

    四、实行早期营养干预,摄入优质蛋白、高钙膳食,限制酒精、咖啡及碳酸饮料的摄入,戒烟,并且尽量避免或少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

    五、对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帮助病人缓解焦虑抑郁,提高生活质量。

    骨质疏松患者,可能存在严重的多部位疼痛,影响睡眠,大大降低生活质量,导致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主观幸福感受到严重影响,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使其社会心理压力增大,焦虑抑郁加重甚至产生自杀念头。

    要从心理、情志、健康教育等方面进行干预,为骨质疏松症患者提供专业的全面、系统、科学的服务,并取得患者家属的社会性支持、配合,有效地缓解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