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电生理与起搏亚专业

我院心脏电生理与起搏亚专业历史悠久、实力雄厚,早在1982年就先后开展四川省内首例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及心内电生理检查术。是国家卫建委及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失常介入诊疗培训基地。作为西南最大的心律失常介入诊疗中心、培训基地及新技术带教中心之一,近年来为西南地区各医院培养了大量心电生理与起搏人才。

该亚专业包括心律失常消融(心脏电生理)及心脏电子器械植入(起搏)两个亚专业组。


快速心律失常消融组

我院心内科电生理亚专业是我院传统的优势科室,曾在省内率先开展心内生理检查,现有从事心脏电生理和射频消融术亚专业医生6名,其中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2名,博士4名。国家卫健委及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失常介入治疗培训基地。开展各类快速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手术,包含三维标测下房颤、房扑、房速、室早、室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介入消融术;常规开展腔内高密度标测、房颤冷冻消融等高新技术;率先在省内开展三维心腔内超声技术及该技术指导下极低射线心律失常消融治疗。率先在西部开展ECMO支持下的心外膜室性心律失常消融手术。心律失常介入治疗手术量居全国前列,是中华医学会、国家卫健委、中国房颤中心联盟等单位授予的“房颤中心”、“国家标准化房颤中心”、“房颤俱乐部”、“心源性卒中防治基地”等。近年来,率先在省内开展三维心腔内超声、冷冻消融等新技术,尤其在持续性房颤方面,经过积极地探索,成熟地开展具有省医院特色的全景式心房高密度电压标测下进行低电压/疤痕区域基质改良的新手术方法,从而来进一步提高房颤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同时,我们是省内最早开展房颤左心耳封堵术的单位,对出血高危的房颤患者进行左心耳封堵和射频消融“一站式”手术,也是我们专业的特色和优势项目。另外,我们率先在国内报道了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家系和探索其遗传学发病机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体内和体外小动物电生理实验平台。

经过数十年的开拓和发展,四川省人民医院心内科电生理亚专业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连续多年手术开展量均为全省排名第二。根据国家卫健委网报数据横向比较:2019年电生理亚专业所进行的各种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手术数量居全国第35名。

负责人:贺涛

成员:李小平陈旸陈宇曹中静、廖杰  


心脏电子器械植入组

我院于1978年完成了四川首例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并开始逐步常规开展心内电生理检查和食道电生理检查,80年代中期在省内率先进行束支阻滞的电生理研究,目前该亚专业拥有2名博士2名硕士1名在读博士,是国家卫建委及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失常介入诊疗培训基地,中国医师协会CRT植入培训基地。

该团队在2017年5月18日在我院成立了全国首家晕厥诊疗协作组,制订了以晕厥危险分层为指导的晕厥患者院前、院内诊治及随访流程,定期召开多科协作阶段总结,持续改进流程,明显提高了晕厥诊疗的确诊率,减少了晕厥患者的非必要检查及反复重复检查;同时为房颤的检出、疗效监测提供了新的可靠的方法;也为心源性猝死高风险人群的危险性监测提供了“无遗漏”模式,大大降低了这类高危患者的风险。

常规开展单/双腔起搏器(治疗心率过慢)、三腔起搏器(治疗心衰)、腔内及皮下除颤起搏器ICD(预防心性猝死)、无导线起搏器(减少囊袋及导线并发症)、循环心电事件记录仪(捕捉晕厥病因)、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心脏收缩力调节器(CCM)、心脏电极导线拔出等手术,植入技术及植入量均居全国前列。晕厥诊疗能力国内领先,在西南地区率先成功开展目前最生理的心室起搏方式(希浦系统起搏)及房室结消融+希浦系统起搏(治疗房颤合并心衰),拥有省内最多品牌的起搏器随访门诊,术后随访机制健全、电学治疗管理能力强。亚专业特色:心脏生理性起搏、心衰器械治疗整体解决方案、心性猝死高危人群的筛查、不明原因晕厥诊治、电子器械植入术后管理。


负责人:刘明江

成员:唐艺加文鹤龄熊雁周杰

我们将更有信心为广大心律失常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技术和医疗保障。相信随着心脏电子器械植入领域的不断发展和四川省医人的不断进取,承载悠久历史的心脏电子器械植入亚专业将继续发扬我院厚德、至善、求精、图强的精神,迈步向前,为广大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