梗阻性黄疸
2015-09-01 09:55肝胆胰脾外科中心&细胞移植中心
1、梗阻性黄疸的临床表现:
简单来说,就是患者出现皮肤,眼睛发黄,小便色黄,甚至出现陶土色大便,可以伴有纳差,厌油,食欲下降,腹部疼痛等情况。
2、梗阻性黄疸的实验室指标:
有些人会说,中国人本来就是黄种人,皮肤黄是应该的,仅仅靠对患者皮肤颜色的判断来诊断梗阻性黄疸是否不够科学?因此,我们常常使用肝功能检测中的另一些指标来更好的判断梗阻性黄疸的存在,这些指标就是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在梗阻性黄疸的病人中,这三个指标均会升高,其中往往直接胆红素升高会高于间接胆红素。这几个指标只需要抽血检查即可以得到结果,非常快捷的方便,它们也是医生评价患者有无梗阻性黄疸,及黄疸严重程度的客观指标。
3、梗阻性黄疸的直接原因:
如下图可见,胆汁由肝脏分泌后,经过胆管系统进入消化道,帮助食物的消化及吸收,但是,由于胆管系统是但管道系统,只有通过一条路径能够进入消化道,因此,在这条胆汁分泌排泄的必经之路上,任何一处发生了梗阻或者狭窄,都可能导致胆汁无法顺利通畅的进入消化道,反而逆行流入肝脏的血窦中,这些胆汁反流入血,使血液中的胆红素浓度增高,产生了黄疸。
4、常见的引起梗阻性黄疸的疾病及其处理:
4.1.胆道系统结石
这是最常见的引起梗阻性黄疸的疾病,胆道系统任何一处因为结石嵌顿,都可以造成胆汁难以顺利流入消化道。根据胆道结石所处于的不同部位,我们又将胆道结石分为肝内胆管结石和胆总管结石。但是,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因为胆囊不是胆汁流入消化道的必须通道,因此,胆囊的结石一般不会造成梗阻性黄疸。结石的处理和治疗原则非常简单,就是取出结石。虽然说起来简单,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确相当困难。既往所有的关于药物溶石的治疗方法目前都被认为是无效的,曾经也有使用体外碎石的方法,但是该方法虽然可以将胆道结石打碎变小,但却不能使其完全排除体外,甚至有些细小的结石可能嵌顿在胆道出口处,造成胰腺炎。因此对于胆道结石,目前国内外推荐的治疗方法都是外科取石。但是根据结石位置的不同,取石的方法也不一样。对于那些位置已经非常靠近的胆道出口的胆总管内的结石,我们可以采用ERCP的方法,该方法利用胃镜插入十二指肠,找到胆总管的开口,将镜子逆行伸入胆道,发现结石后可利用取石网将胆总管内的结石取出。该方法创伤小,恢复快,是胆总管结石的首选方法。但是,该方法无法取出那些位于肝内胆管的结石。对于这类患者,外科手术成为了唯一的选择。但是需要重申和强调的是,由于胆道结石成因的复杂性,任何治疗方法都无法保证一次性取出所有的结石或者保证治疗后结石不再复发。
4.2 胆道系统肿瘤
这是另一类可以引起梗阻性黄疸的疾病。根据肿瘤梗阻位置的不同,我们同样可以将胆道的肿瘤分为肝门部胆管肿瘤,胆总管中部肿瘤,和胆总管下段的肿瘤,另外因为胰头和胆总管下段位置非常靠近,因此胰头的肿瘤也可以导致胆总管下段的梗阻。对于肿瘤,唯一的治疗方法也是外科手术的切除。
4.3 其他良性疾病:
如胆道系统良性狭窄,十二指肠乳头狭窄等。这些疾病的临床症状和上述疾病非常相似,但发病率相对较低。我们术前的CT或者MRI检查也是为了进一步分辨这类疾病,希望能在外科手术前做到胸有成竹。
5、手术前的准备:
许多梗阻性黄疸的病人病情发展比较迅速,因此无论患者本人或者家属都希望入院后能尽快手术。但是由于该类疾病的特殊性,使这些病人在入院时往往都伴有肝脏功能的严重受损及凝血功能的障碍,这时行手术治疗往往得不偿失,造成更多严重的后果。特别是对于那些总胆红素超过300ummol/L的患者,术前积极的保护肝功能,纠正凝血功能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希望这类患者在入院后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你们一定要相信:所有的术前检查及治疗都是在为手术的平安打下基础。
6、术后的注意事项:
6.1.首先,请不要忽略您旁边一直闹腾的监护仪,它现在可是您最忠诚的守护者,您的生命就在那闪耀的数字中。所以,为了您的生命,请别离开它。
6.2.其次,体位很重要!水往低处留的道理大家都懂,同样,术后腹腔积液我们也要让它流到低处,通过引流管引流出来。另外,我们需要膈肌充分下降,让肺部很容易扩张。因此,30-45°半卧位是最好的选择。
6.3. 接下来,就是引流管了,别小看了它,没有它,就算肚子里面闹翻了恐怕都不会知道。所以,请小心呵护它,每一次翻身,每一次下床,都别将它连根拔起。
6.4. 鼓励咳嗽,翻身,有效排痰,预防并发症,但要避免过早剧烈活动(至少卧床休息2-3天)。下床时注意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牵拉、打折、扭曲及脱落。
6.5. 术后根据病情逐渐恢复饮食。宜高热、高蛋白、丰富维生素和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多食营养丰富、低脂易消化食物,保持大便通畅。伴有腹水、水肿者,限制食盐摄入。
6.6 出院指导:出院后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在伤口愈合后才能沐浴,如果带引流管,应在引流管拔出后半月沐浴;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出院带药;一月后门诊复查,如有异常,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