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 科室动态详细

中西医结合治疗一名怀孕32周肠道坏死孕妇

2023-11-17 17:06妇产科

近日,我科接诊一名29岁的孕妇,怀孕32+6周,因出现剧烈腹痛、呕吐急诊入院。入院时我们考虑胎盘早剥、宫内感染、子宫破裂等可能,孕妇和胎儿的情况十分危急。由于患者曾有过6次经腹手术史,肠粘连非常严重,手术难度大。请胃肠外科会诊后,我们决定联合做剖宫产术+肠粘连松解术。

手术中发现患者腹腔和盆腔粘连情况比预想的还要糟糕,部分肠管已经坏死,食物残渣和粪便堆积,腹腔已经被感染了!围产期脓毒血症,这是产科医生最害怕的事情!关系到一大一小两条生命,必须慎之又慎,全力抢救。妇产科雷华江副主任医师亲自上台分离粘连,小心翼翼拨开重重障碍后,顺利剖出女宝宝一枚。剖宫产术后,胃肠外科即刻无缝衔接,进行了肠粘连部分松解,并切除了坏死肠管。为了降低感染出血风险,术中我们还进行了大量的腹腔冲洗。

手术后患者转入外科ICU进一步抗感染治疗,持续胃肠减压,患者的病情仍然十分严重,我们邀请了胃肠外科消化内科,营养科,感染科多学科会诊,感染得到较好控制,然而患者术后虽少量排气排便,但腹胀的情况并没有得到有效的缓解。术后21天患者再次出现了非常明显的腹痛,体温38.3℃,请胃肠外科会诊,考虑肠粘连严重,发生肠道再梗阻的可能比较大。但患者已经做过多次腹部手术,产后身体状况也不建议再次手术探查,只能保守治疗。各种方案讨论后,我们打算试试中医的方法。

中医治未病中心代晓琴老师会诊后,考虑患者多次腹部手术后容易出现炎性肠梗阻,病程中多虚多瘀。于是采用大承气汤加减方进行肠道保留灌肠,另外足三里、天枢穴针刺治疗。大承气汤加减方灌肠能够减轻肠壁水肿,增强肠道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肠蠕动,消除肠麻痹和瘀滞状态。症状缓解后,代老师又结合患者术后体虚,且禁饮、禁食的情况,及时调整方案,改用补中益气汤+四磨汤加减灌肠。让我们非常惊喜的是,三天后,患者腹痛腹胀的症状明显缓解,可以自己进食、饮水了,电解质紊乱情况明显改善,顺利出院。

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中西医结合、多学科协作案例。患者病情复杂且危急,手术及术后管理极为困难。手术难,难在既要重新恢复解剖结构避免脏器损伤,还要控制手术时间尽快抢救新生儿。术后管理难,难在患者不仅有产科病情,还合并“绞窄性肠坏死、严重肠粘连”,而产褥期这个特殊时期使得术后管理难度进一步增大,要控制出血、预防血栓,也要控制感染避免产褥期脓毒血症,还得尽可能地恢复肠道功能。非常庆幸我们医院拥有这样强大的多学科协作诊治能力,保得母子平安。

在患者整个救治过程中,也让我重新定义了中医的作用,拓宽了治疗的思路。中药保留灌肠给药方式吸收快,可以快速发挥药物的功效,避免口服或鼻饲药后出现上腹闷胀、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加快术后患者胃肠蠕动功能的恢复。而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刺激腧穴调节脏腑气机,促进胃肠蠕动。针刺,尤其是电针可促进肠梗阻恢复,缩短术后次排气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对中药内服、针灸、中药外用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研究逐步加深,充分发挥中西医协同治疗效果,为粘连性肠梗阻的保守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