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眼科是由四川省眼科医学中心及人类疾病基因研究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组成。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WHO防盲合作中心理事会单位、国家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常见致盲眼病研究及防治创新团队)、中国医学科学院院外创新单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四川省眼科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四川省省级干眼中心、四川省眼科质控中心单位、四川省防盲办挂靠单位、四川省青少年近视防控中心、四川省首批医学甲级重点学科、四川省眼病防治中心等。中国医院排行榜眼科专科声誉全国第十八位,中国医院学科科技量值排名连续进入全国前十。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 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特殊人才支持计划创新领军人才 2 人、国家特殊人才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3 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8人等近150人医疗及科研团队。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等科研课题15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SCI论文200余篇。
中心下设白内障、青光眼、眼底病、角膜及眼表、眼眶及整形、斜弱视、视光学、屈光手术、神经眼科与眼底内科、中西医结合、防盲与流行病11个亚专业学组,已开展系列国际国内先进的眼科手术。包括:飞秒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ICL/TICL术),微创青光眼手术及青光眼引流物植入术,屈光性白内障手术,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功能性人工晶体植入术,角膜移植手术,角膜移植术后的白内障手术及各种复杂疑难晶状体手术,25G/27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复杂视网膜脱离、黄斑病变,抗VEGF药物注射治疗各种出血性眼底疾病,各种眼肌眼眶手术,医学验光矫正各种屈光不正,规范化角膜塑形镜和RGP验配,双眼视觉异常的训练等。近年来,中心年门诊量20万人次、住院量1.6万人次、年手术量2.1万/人次。
眼科长期与美国犹他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俄克拉荷马大学、新加坡眼科研究所、美国杰克逊实验中心、印度阿拉文眼科医院等多个国际上眼科领域研究的知名中心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并在致盲性眼睛疾病基因研究领域取得了大量优异的合作成果;长期与国际奥比斯组织、德国克里斯多夫防盲协会(CBM)及爱德基金会合作,开展四川省防盲培训相关工作。随着“健康中国”成为国家战略,在国内外专家教授们的积极支持和参与下,坚持举办成都中美眼科学术交流会,让眼科同道获得了最前沿的技术、理论和研究成果。
受国家及省卫健委、省外事办等组派,完成“援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中国援几内亚比绍共和国光明行”、“尼泊尔联邦民主共和国光明行”、“健康快车”等国际、国内重要白内障防盲手术项目,把先进的白内障防盲手术技术推广到国内外,受到了当地政府和我国大使馆的高度赞扬。自1997年以来积极开展各项眼健康方面的精准扶贫工作,参与承担国家“视觉第一,中国行动”,累计完成各类免费手术30000余例,培训各级医院眼科医生、护士、管理人员及验光师等2000余人次。眼科流动手术车医疗队的足迹遍布全省和安徽、重庆等地,为贫困白内障患者成功实施复明手术。先后组派实施国家卫健委开展的“光明在县”、“中国县级医院眼科服务能力建设培训”等项目,为顺利实现分级诊疗,提升了我省县级医院的眼科服务能力。
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杨正林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长期致力于眼部疾病基因鉴定及功能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为视网膜疾病的早期发现、准确诊断和精准治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AMD 风险评估体系:建立了以基因组标记结合环境因素的AMD风险评估体系,早筛查、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通过控烟及食用富含维生素、叶黄素和抗氧化剂等的功能食品对高风险人群早期干预,降低了其发病率和致盲率;基于HTRA1基因型和抗体治疗的临床试验显示了对AMD患者的良好疗效。为青光眼防治提供新思路:杨正林院士团队发现并揭示了脂代谢在视神经节细胞死亡中的作用,提出青光眼可能是全身系统疾病局部表现的新理论,为青光眼的防治提供了新思路,此发现得到美国、欧洲等团队Nat Genet 论文的证实。杨正林也牵头制定了我国青光眼遗传学诊疗指南。
四川省人民医院眼科具有悠久的历史,在眼科前辈罗文彬等教授的开创奠基下,在西南率先开展多项眼科研究和手术,为眼科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在省眼科医学中心主任吴峥峥教授的带领下,立足当下,展望未来,秉承省医“厚德、至善、求精、图强”的精神,努力打造国际国内眼科医学领域的前沿。
(2024.9.24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