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输血:开启“生命银行”,用自己的血拯救自己
2025-03-21 09:10输血医学科
一、什么是自体输血?
自体输血是一种特殊的输血方式,即提前采集患者自身的血液或血液成分,经过处理后,在手术或紧急情况下再回输给患者本人。这种方法避免了异体输血可能带来的感染和免疫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输血方式。
二、自体输血的类型
(一)贮存式自体输血:提前“存粮”
想象一下,你准备去一个遥远的地方旅行,但你知道路上可能会遇到食物短缺的情况。于是,你提前准备了一些干粮,放在背包里,以备不时之需。贮存式自体输血就是这样的道理。医生会在手术前的一段时间内,把患者的一部分血液抽出来,经过严格的处理和保存,放在一个特殊的“冰箱”里。等到手术的时候,如果需要输血,就可以把这部分血液输回患者体内。
(二)稀释式自体输血:巧妙“调和”
稀释式自体输血就像是一个神奇的“调和师”。手术前,麻醉医生会一边采集患者一定量的血液,一边输注等量的溶液来维持血液循环。这样,手术中流失的血液就变成了“稀释后的血液”,而采集的血液可以在手术后期回输给患者,减少红细胞的损失。
(三)回收式自体输血:神奇的“资源回收”
回收式自体输血是自体输血的“超级英雄”。在手术过程中,患者的失血会被收集起来,经过过滤、洗涤和净化后再输回患者体内。这种方式就像是一个神奇的“资源回收站”,把原本可能被浪费的血液重新利用起来,让它们继续为身体服务。
三、自体输血的优势
1. 安全性高:避免了异体输血可能带来的感染风险(如肝炎、艾滋病等),也不会引发免疫反应。
2. 节约血源:减少对异体血液的需求,缓解血液紧张。
3. 经济实惠:降低了输血相关费用。
4. 适用特殊人群:为稀有血型患者、有宗教信仰的患者提供安全的血液来源。
四、自体输血的适应症
1. 预计术中出血量较大:如肝叶切除术、主动脉瘤切除术等。
2. 稀有血型患者:如RH阴性“熊猫血”。
3. 有输血反应史:如既往发生过严重输血反应的患者。
4. 宗教信仰:拒绝异体输血的患者。
五、自体输血的禁忌症
1. 血液污染:如血液被细菌、粪便或胆汁污染。
2. 严重贫血:血红蛋白低于100 g/L或红细胞压积低于0.33的患者,术前采血可能导致严重贫血。
3. 凝血功能异常:血小板功能异常或数量不足的患者,自体输血可能增加出血风险。
4. 严重脏器功能障碍:如心功能不全、肝肾功能不全。
5. 大量溶血: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
6. 其他特殊情况:如严重高脂血症影响血液回收和处理及精神心理障碍患者无法配合多次采血等。
六、自体输血的注意事项
1. 严格遵守适应证与禁忌证:医生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评估。
2. 规范操作流程:操作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确保无菌操作。
3. 密切监测患者状况:输血过程中需监测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异常反应。
七、自体输血的未来:开启“生命新篇章”
自体输血是一种先进的医疗技术,随着医学技术发展,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它在手术中很重要,也能在偏远地区医疗资源不足时应急,为患者提供及时的血液支持。未来,更先进的血液处理技术将使自体输血更安全、高效、便捷,更多患者可能会选择它来保护健康。自体输血就像身体里的“生命银行”,关键时刻用自己的血拯救自己,是对生命的尊重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