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望到希望的距离有多远

2023-08-31 17:32宣传统战部

“你们能不能好好表扬一下骨科黄崇新主任他们?你们不知道,这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我们从没有医院愿意治的绝望,到黄主任说可以做手术时的希望,再到老母亲下床活动时的欣喜……我们就要出院了,不知道怎么感谢他们才好!总之就是特别好,不管医生还是护士都特别好!”郑奶奶的家属给医院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说。


绝望:可能连手术台都下不来

85岁的郑奶奶近来总是喊疼,因为患有阿尔茨海默症不能正确表达,哪儿疼怎么个疼法却说不清楚。家人查遍全身上下,除了之前崴脚已经消散的淤青,什么都没有。渐渐地,郑奶奶活动受限了,家人怀疑奶奶得了肿瘤,不得已,带她到当地医院住院诊查,才发现上次崴脚造成了左股骨颈骨折。

如果保守治疗,郑奶奶就得一直卧床,并发症会越来越多。病情唯一的转机就是通过髋关节置换术尽早下地活动。然而因为年纪大、并发症多,当地医院没有条件手术,医生也不赞同手术,“可能连手术台都下不来,做了手术就没命了!”


转机:咱到省医院去做手术

是看着老母亲的生命逐渐流逝,还是冒险手术?焦灼、煎熬、争执,最后女儿拍板决定:到省医院做手术——母亲前几年就因为右股骨头坏死在省医院换的关节,对这儿的技术有信心。

黄崇新主任在门诊将患者收入院。然而,郑奶奶除了阿尔茨海默症,既往还有慢支炎肺气肿、糖尿病、重度骨质疏松、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胆囊结石等六七八种疾病,因为长期卧床,入院时已经出现贫血、低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这么多并发症,手术能不能平安度过?在手术和麻醉打击下,术后会不会出现致命性并发症?身体储备这样差,术后会不会出现感染这一灾难性后果?阿尔茨海默症、治疗依从性差,会不会出现髋关节脱位和功能恢复不理想?

转机就在眼前,然而手术却不是划开取出换掉缝上那么简单的事!



危机:医护人员全力以赴

完善术前相关检查并进行基础支持,尽量对郑奶奶的生命体征进行“纠偏”。为了尽量降低麻醉和手术打击、减少术中术后失血,黄崇新手术团队与手术麻醉中心、ICU、内分泌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等科室MDT,制订详尽的围手术方案、预案。黄主任在脑海里一遍遍进行手术演练,有时候走路都在比画。

8月1日,郑奶奶在全麻下行“左侧半髋关节置换术”。一般髋关节置换术耗时1.5小时至2小时,在黄崇新的不断“演练”优化下,仅仅40分钟,郑奶奶就结束手术被送进了ICU监护。

术后的难关来了:郑奶奶的基础病实在太多,年龄又大,因为阿尔茨海默症,郑奶奶不配合治疗,先后出现谵妄、多日低血压、心衰、低氧饱和度、血糖控制不佳等多种症状。不论在监护室还是骨科,医护团队一上班,首先去看郑奶奶的各项指标,然后,营养支持、抗感染、升血压、降血糖……当郑奶奶虚弱地回应女儿的一声“妈”,郑奶奶家人不禁潸然泪下。



温暖:爱心陪伴熬过漫漫长夜

长期卧床、衰竭、依从性差,这些护理难点集中在一起,给护士们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和成倍的工作量。作为压疮高危患者,每两小时翻身这件事,护士们不论谁当班,从未忘记。老人家血管特别难打,科室每次都找技术最好的高年资护士“招呼”郑奶奶。“那个杨梅,还有……每次都一针见血,妈妈住院这么久,手上没有一个乌青、身上没有一个褥疮。”郑奶奶的女儿说。

郑奶奶睡觉不分时候,经常在大半夜唱歌、又喊又叫,严重影响同病房病友。后半夜护理工作比较少,她们就经常坐在床边小声陪郑奶奶聊天,哄她睡觉。“骨科的护士妹妹真是‘天使’啊,他们一边尽心护理妈妈,一边像哄自家宝宝似的诓她。”

“我绕铜线最快最好,是厂里的标兵!”

“绕铜线?婆婆你是在哪上班啊?”上后夜的沈海燕一边给郑奶奶理被子,一边小声问。

“我在东厂。你呢?”

“我啊,我在西厂。”旁边床病友噗嗤笑出声——我滴娘!这俩锦衣卫啊。

“婆婆,你赶快睡觉了,不然明天上班没精神,工作任务完不成了。”沈海燕继续一本正经地“忽悠”。



喜悦:一个月时间出院回家

7月26日转入省医院,完善相关检查营养支持术前准备;8月1日手术,转入综合ICU;8月4日转回病房治疗康复,术后不到三周下床助行器行走;8月21日,郑奶奶各项指标都比较稳定,要出院回家了。黄崇新和护士长开启了唠叨模式,不能回家就不走动了、要注意控制血糖、多摄入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食物……

“我知道你们有一个什么平均住院床日的指标,妈妈住这么久,从来没有一个医生护士催过我们,也没有抱怨过。哎,我们拖了科室的‘后腿’了,对不起大家,也谢谢大家!”郑奶奶女儿一边给母亲梳洗一边感慨,郑奶奶一无所觉露出开心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