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医院为人民
2016-10-21 10:30龙海林
去年今日心如焚,父染沉疴身似藤。
有心无力去亲疾,徒使孩儿泪满襟。
今年去信把亲问,父康母健俱欢欣。
感谢省医众天使,业精德高暖人心。
2015年6月18日,当时父亲已卧病住院接近半月了,高烧反复不退,形容枯槁,奄奄一息。从乡医院到镇医院再到县医院,几经辗转,想尽各种办法,依然不见好转。“向省医院转院吧。”我下了决定,当日晚间20时左右我们抵达省医院急诊科。
急诊医生初步诊断后,我们暂时进入了急诊病房观察。这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啊,至今我依然历历在目:观察室人满为患,整层楼灯火通明,病房无空床,过道无空位。病员的呻吟,家属的焦虑交织在一起,更增添了护士们的忙碌。那一晚父亲迷迷糊糊,我也整夜未眠,而值班台的护士们也达旦通宵工作,个个满头大汗,咨询、登记、取药……一张张年轻的脸庞虽然写满了疲惫,但一丝不苟。天使称呼美,多少苦和累。
在急诊观察室呆了一天,第二天依然没有空床住院。当晚,父亲高烧又严重了,当值医生在征询了我们的意见后,决定再次对父亲做一次全身CT扫描,看能否查出病因。21点多的检查大厅,依然人来人往,值班赵原医师,高高帅帅,一脸严肃,按部就班做完检查后,我独自一人留在大厅取片。一般来说,急诊扫描一个小时就能打印出片了,可也奇怪,都快1个半小时了,我们的还没出来,于是我进入技师工作室想去询问一下。
赵医生正在工作,我轻轻走过去,首先看到了桌旁一盒开了盖的盒饭还没来得及吃,但早已冷却。不觉一怔,“这么晚了你连饭还没吃吗?”我问道。“病人太多,太忙还没顾得上吃。”赵医生抬头看了我一下,伴随一抹苦笑。 “当个医生也真是不容易,辛苦了。”我回道。沟通莫过于理解,这是心的交流,赵医生向我投过来感激的一瞥。忙完了手中的活,停下来我们寒暄了一会儿。这个身材魁梧、表面严肃的汉子内心一片火热,耐心地解释了我心中一些重要的疑虑,让我对父亲的病情有了细致的了解。专业的解释,温情的话语,是对患者和家属最好的帮助。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其实医患都能收获更多。
8月20日早上,终于,我们办好了住院手续,住进急诊住院部。主治医生是郑君医生,团队成员很多,有荆晓明医师、李俊英医师等不一一列举。郑医生在询问了父亲的病史后,看到我焦急的表情,给了我一颗定心丸。“相信我们,这是省医院,我们会用最好的治疗方法和药物,让你父亲早日康复。”二十多天了,这是我听到的最振奋人心的话语了,这真是莫大的安慰和鼓励,我感动莫名,泪盈眼眶。
检查、化验、吃药、输液……医生随时的病情回访,护士来来往往精心照料。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方努力,终于从痰液中化验出了真菌菌丝。“真菌感染”,郑医生肯定地告诉我,并说明了采取的治疗措施和方案,一切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果然,对症下药,事半功倍。父亲的高烧开始了慢慢下降,那一刻,我和母亲成天悬着的心终于着了地。我已经好几个晚上没有睡个囫囵觉了,但因精神高度紧张,竟丝毫没有困意。但当这悬着的心一旦放下,所有的疲惫一齐袭来,连续几天,我夜夜无梦到天明。
病来如山,病去抽丝。看着父亲浮肿天天消退,体温逐渐正常,胃口越来越好……负责任的郑医生没有让我们立即出院,而是充分说明了父亲的病因和身体情况,建议我们多巩固一两天,彻底恢复。于是,在省医院呆了18天后,父亲终于健康出院了,那一天是2015年7月6日,星期一,阳光像我们的心情一样,灿烂明媚,令人难忘。
时光流逝,转眼一年多过去了,父亲也健康如常。回顾省医18天的经历:护士的辛劳,技师的温情,医生的德高业精……一历历,一幕幕,时常浮现,让我感动,让我慨叹。时值四川省人民医院建院75周年之际,衷心祝愿省医生日快乐!
白衣天使德被万民
人民医院传承百年
在此一并致谢省医院赵原、荆晓明、郑君、李俊英等诸位医生和所有护士们,祝你们身体健康!阖家幸福!深深鞠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