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新冠 同舟共济 战疫日记

迟来的家书

2020-02-24 08:53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副主任医师 张静

(作者:张静,中共党员,院本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国家四川紧急医学救援队援鄂移动医院队员)

我亲爱的家人们:

2月3日接到随国家(四川)紧急医学救援队出发驰援武汉的通知时,没有及时告诉你们.......歉疚、担心、激动!歉疚春节没有实现的承诺,担心你们像担心我一样!激动,终于在三次请战后入选加入支援武汉医疗队跟随队友们踏上奔赴武汉的抗疫征程。当我穿上医疗队的中国卫生应急制服时,觉得自己就是一名白衣战士!

乘坐绿皮火车去往武汉的火车上,一路上在心里不断地祝福你们也要保重和强大自己的免疫力!我知道,其实你们得知我逆向而行的时候,你们表现出来的支持和理解背后,有多少强忍的眼泪。当你们告诉我,在电视上众多将要奔赴一线的战友中认出了我时,我忍不住泪流满面……

今天是来到武汉支援的第4天,工作地点在武汉客厅方舱。工作期间很忙碌,休息时间却很寂寞。为了全体队员的安全,队里纪律要求严格,下班后队员们必须自行隔离在房间里,好在后勤团队给我们带来很多贴心的保障,让大家更加安心工作。他们随时都在忙着清理、协调、搬运、发放一批批到达的医疗装备和生活保障物资;炊事班的师傅们每天变着花样给队员们做富有川味的营养餐,时不时还会有来自家乡的美食惊——冷吃兔、方便火锅……. 让其他省份来这里驰援的医疗同行私下表示羡慕不已。

最近几天,我们工作的地点在东西湖方舱,距离驻地大约有30分钟的车程,每天由武汉公交系统的师傅轮流来接我们上下班。下班时同时出舱人员较多,脱防护服的步骤繁多,出舱时间常常需要1-2个小时,武汉冬季寒冷、早晚温差大,师傅们总是耐心等待接到最后一位下班的医护人员返回驻地,很是辛苦,但他们很乐观、热情,对来自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充满感激。

今天是来到武汉的第6天,明天的工作地点将改在汉阳方舱。上的第一个班为8am-2pm,已提前一天准备好入舱物品——防压疮垫(因鼻梁太高,口罩压迫鼻梁,入舱一次会疼上三天)。本来是想早早上床睡觉养足精神,然而睡不着啊。不知道是年龄的过错,还是紧张的原因,到夜里12点过还在数绵羊。。。记性还不好,终于从1开始数了无数遍之后睡着了。

今天是来到武汉的第9天,轮休不上班。我和部分队友们都在房间里自我隔离。在这里,每天除了通过微信、电话联系以外,队友们只有在领取物资和饭点儿领盒饭时,有机会面对面说一下话,但总共也不会超过3分钟,就算带上口罩大家仍需要保持1.5米的距离。队里有严格的纪律规定,大家时常提醒着“相互嫌弃”的队训——不见面、少说话、绕道走。年轻帅气的纪律监督员,一旦发现有队员疏忽违反队规,会毫不留情加以“训斥”。因为,这不仅关系到个人,亦关系到全体战友的安危。像我这样入舱工作的医护队员,更是属于高危人群,平常都需自我隔离。

今天是来到武汉的第11天.清晨被闹钟唤醒,6点20,收拾完毕,赶紧去餐厅吃早饭。因入舱时间较长,不敢喝水,匆匆吃完两个鸡蛋后,便和两名队友上车出发了。一路上大家都没有说话,不知道是不是跟我一样,总是在脑海中回想穿脱防护服的流程和注意事项。

和往常一样,半小时穿上防护装备入舱。我们工作的区域里医护老师们都是来自四川各个医院的医生,大家交流沟通无障碍,可以讲四川话或者椒盐普通话。分配完工作任务后,我在工作站、病区里查看一圈,看看上一班交接的需要转院的重病人情况,向患者解释病情,清理熟悉库房的药品,了解能应用的医疗设施设备,上报药品需求清单,让需要转院的患者进入转院流程。

然而,这里的工作并不是单纯的治疗身体疾病。这里被隔离的患者数量大,属于轻症患者,生活可自理,可以在方舱内自由行走,生活保障没有问题,有我们医护人员负责为他们发放餐食、饮料和水果。然而,他们几乎都是武汉本地人,大部分人的亲人同时被感染,,有夫妻、父子、母女一起在这里隔离治疗,经历了两个月时间疫情带来的心理恐惧和煎熬、甚至是家人离世的伤痛,很多人都有些焦虑、担心和不满情绪,我们能做的就是耐心解答所有的疑问、安抚他们的不良情绪。为此,队员们带领他们组织开展各式各样的娱乐活动——跳跳广场舞、打打太极拳、做做保健操,让阿门调整好心情,增强抵抗力。让方舱不只是一个被疾病充斥的地方,而是充满了温馨与关爱。

我最爱的家人们,我可爱的小宝贝,请你们放心!在我并不强壮的身躯里,充满着力量、信心,跟战友们一起抗疫情打“怪兽”,我们一定安全凯旋而归!

夜深了,晚安吾爱。等我回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