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国家队武汉救援纪实(一)】东门三剑客
2020-03-06 21:31四川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
乐磊、周君、陈超华,四川省人民医院东院的三名男护士,被誉为“东门三剑客”,他们随四川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以下简称四川队)于 2月4日出发援 助湖北;他们三人是第一批带头进入武汉客厅东西湖方舱医院开展工作的;他们用实际行动来诠释共产党人冲锋在前的谆谆誓言。逆行,是作为党员的责任,担当,让党徽闪耀在前线。
乐磊,四川队护理组组长。到达武汉的第一天,就带队投入武汉客厅方舱医院的筹建工作,筹备物资、检查设备、梳理流程。方舱医院的建设,这是真正意义在一张白纸上作画,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全靠自己的经验和根据现场情况制定全新的工作流程。方舱医院基本准备妥当,他第一时间站出来,带领团队, 首先冲进方舱,走在战疫的最前线。网上流传的一句话:“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像前辈一样,治病救人和死神抢人罢了”; 他说:胸前闪亮的党徽和同伴坚定的眼神,让我浑身充满力量,每个时代都应该有不同的“英雄”,此时此刻,我愿意做这个“英雄”。
进入方舱前,脑子里不断的重复着穿脱防护服的各种流程以及进舱后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状况的应对策略,一遍又一遍的提醒自己洗手、洗手。顺利进舱后, 悬着的心也慢慢的随着病人不断的涌入和忙碌的工作而彻底放下;全心全意地工作,让人可以忘记一切,忘记自己身处在病毒的海洋,忘记疲惫和紧张。6小时的舱内工作,不知不觉结束。真正考验的时刻到了,拆弹式的脱防护服,如抽丝剥茧般小心地脱完防护服,粗壮的身体已筋疲力竭;汗水、消毒水早已混合;踏 出方舱时,迎面吹来的风,让人一个冷颤。回到驻地又要重复消毒一次,然后在接近 50度高温的淋浴下洗澡半小时,而这些,只是武汉工作的日常。
周君,四川队护理组。以下,是他的自述:
下午,队伍收到命令,要进入方舱医院接收病人,我没有半点犹豫就站了出 来,同时站出来的还有乐磊和陈超华两位战友,我们相互一对眼,顿时信心百倍, 多年的工作经验以及良好的配合,我就一个感觉,这事没问题!
我想他们两个应该和我一样,有那么一点恐惧,也有那么一点紧张,当然也 有一点对未知的担心…...但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太多的患者需要我们,此时不上, 更待何时?心里把防护措施、工作流程一遍一遍的想着,不知不觉已经穿好防护用品,不需要语言,只是一个眼神,我们三人默契地伸出拳头,相互一碰,就能清晰感受到大家坚定的信念!
实话实说,我走过的最漫长、最没底的路,是这段从医务人员入口到病房的 路。但是当见到患者源源不断地送入方舱医院那一刻,我很震撼,真的就是来不及思考,马上开始战斗。分床、收集信息、监测生命体征、处理医嘱,一切显得那么井然有序。六小时的工作时间稍纵即逝,当经历犹如排雷般的脱防护用品, 走出病房后,感觉前所未有的轻松。 我想作为一名党员,攻坚在前,迎难而上是我的责任,更是我的担当。
陈超华,在武汉客厅方舱医院,接到上级安排,下午第一批将进入方舱医院进行收治病人,他主动请缨。因为来到前线,就已经做好了打硬仗的心里准备。 队友坚毅的眼神,是对他最好的鼓励。入舱前,有恐惧,有紧张,这只是一个正常人最本能的生理反应,这源于对新事物的未知。
他说:我在心里一遍一遍的想着防护服的注意事项,收治病人的流程,突破自己的心里防线,至少,我是党员,我曾宣誓,为难时刻,我要站在第一线。
穿好防护服,相互检查,确认再确认,因为大家都明白,马上要接触的,全都是阳性确诊的病人。一个醒目的“医务人员入口”指示牌,看起来不过是几个常见字,只能让他们们些许停顿,因为透过方舱隔离房的玻璃,已经看见了外面 焦急等待入院的病人。见到病人,反而让心里踏实起来,无他,只因这些“大白”的到来,让病人看到了希望。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一种有责任和担当;关键时刻能够主动作为,就是用实际行动践行党员的责任和义务。
东门三剑客,他们用实际行动来证明,党员带头攻坚克难,迎难而上,是责任,是义务,更是勇于担当的信仰。他们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自己的亲身体验,为后面进舱的同志总结、分享经验,改进工作。
东门三剑客,这三个首批进舱的“大白”,战胜了最初心里的担忧和恐惧, 成为了大家心中的勇士,为抗击新冠病毒工作做出了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