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新冠 同舟共济 最新快讯

新冠肺炎检验手记:不负誓言,奋斗驱疫

2020-02-19 11:12检验科

      新冠肺炎、检测试剂、疫情扩散等词语萦绕在脑中,N95口罩、医用防护服、护目镜、手套鞋套伴随我上班的日子已近一个月。最开始的几天,清晨醒来,我仿佛觉得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只是一个梦境。但当拿起手机,检验科COVID-19核酸检测工作群里的各种文件、各种工作安排、每天还在增加的确诊人数都提醒我,这一切是真的,我们都在战场上。现在,战斗仍在继续……

     12月31日,第一次在网上看到了武汉不明病毒性肺炎的相关消息,出于专业本能,我是担心和警惕的,甚至有一些害怕。毕竟对于非典型肺炎SARS,经历过的人都会谈虎色变。然而到1月22日,检验科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小组(后更名为:COVID-19核酸检测小组)成立,踏上战场与可能要蔓延到我们身边的病毒“正面交锋”时,我反而不怕了。因为我知道,检测小组成立的背后,是从省卫健委、医院到科室的高度重视,是一系列应急预案在按照计划有条不紊的实施,是流程梳理、物资配备和紧急培训等准备工作的完善,这些让我有了“底气”。我们这个队伍,领导冲在最前线,战友们奋勇争先,身后还有一大批检验科积极请战的志愿者。能在这样一个团结、能战的队伍中,我无须再有其他顾虑。同样身在防疫一线的丈夫也鼓励我:能在特殊的岗位为早日战胜病毒做贡献,我们一起努力。现在,我正在用行动兑现我当初入党的誓言。

      疫情面前,医护人员就是挡在老百姓身前的战士。近一个月,这支“检验队伍”里的每个战士都没有上班与下班、不分白天与黑夜,全都开足马力,随时处于战斗状态,充当着临床医生的“眼睛”,从一个个标本中揪出元凶。目前,我们这个新型冠状病毒确诊实验室已完成4000多例的标本检测。

      越是关键的时刻,越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蒋黎主任对工作要求非常严厉,流程有缺陷、环节有纰漏,她会毫不留情一一指出。在我们心里,她是不苟言笑的工作狂。但是有次夜班,我身着防护服在负压实验室中进行核酸检测无法接听电话,她打电话联系不上我,就立马赶到实验室,打开门看到我的瞬间才长长的松了一口气。我知道她担心我们穿着厚重、呼吸不畅的防护用具在实验室里出现意外。支部书记袁红和科室副主任张剑波在COVID-19核酸小组成立的第一天就为我们申请了胸腺肽注射剂,并一直为我们的防护物资不停奔走。他们总是鼓励我们说:“有我们在后面给你们撑着,你们放心干!大胆干!”。喻华老师会一直反复叮嘱我们每个人要注意防护操作细节,她对我们说“不要小瞧这些细微的东西,它能保护你们,我要求你们每一个都要平平安安的!”。COVID-19核酸小组有的战友因为支援湖北缺人,我打电话给之前主动报名的王瑾,告诉她我们需要支援时,她只回答了一个字“好!”。第二天我在工作岗位上看到她时,她已经剪短了头发,并告诉我她已经把女儿送回老家,她可以无后顾之忧安心上战场了。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每一位来到这个队伍的老师,无不是深藏起对“小家”的亏欠,在“大家”最需要的时候,用自己的臂膀筑起守护大家健康的堡垒。

      近一个月,我们这个队伍里有的战友先后奔赴其他战场。刘于嵩老师驰援武汉疫情中心,王有为、龙娟、谭畅、林鹤老师援助甘孜藏区高原,而我和其他战友依然留守本院。我们在朋友圈里看看彼此的“战斗手记”,我们在工作群里研究讨论检验技巧、防护心得、提高工作效率,我们在不同的战场上共同抗击病毒,我们相互鼓励并在心里祈祷战友们能早日平安归来。

     疫情肆虐、病毒无情,但正是在这样特殊的时期,我看到了我们这个队伍追求卓越、勇于担当的可贵品质,我们也永远不会忘记这段一起奋斗的日子。我坚信,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