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找到了重症护士应该坚持的位置和方向:重症医学中心邓成强
2021-05-21 16:39宣传部
邓成强:四川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中心护师、医院援鄂医疗队医疗组重症医学科成员
作为一名党龄长于工龄的男护士,援鄂57天中,主动承担起驰援医院疫情最重、条件最艰苦、暴露风险高的护理岗位工作,期间曾连续5周无休值班并多次主动参与加班。参与ECMO上机和院际ECMO转运等高难度护理工作。在新型冠状病毒肆虐之时,再一次经受住了考验,用实际行动去践行了南丁格尔精神,担负起人民赋予的重托,书写出新时代护理人的芳华。
出征前的两通电话
2020年1月23日,农历新年临近。而立之年的他准备完成一件人生大事:安排父母与女友的父母见面。当他兴致勃勃的安排好一周后的行程时,却迎来了驰援武汉的征集令。这一天,各大媒体都公布了同一个重磅消息:武汉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停运,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暂时关闭。邓成强自然也看到了这个消息。
邓成强很清楚,如果报名,需要前往的是一座“战时状态”的封闭城市,需要面对的将是一种未知的病毒。此时,没有人在可以预估前路的凶险程度,护士长也不例外。当护士长向他迎面走过来时,他却率先开了口:“护士长,我可以去”。护士长有些沉重地说:“这次不同以往,可能比以前任何一次都要危险”。但他回答的很坚定:“我知道,但我还是决定去武汉。我是男生、是党员,会透析、会ECMO。也没有孩子,牵挂更少。”
真的没有牵挂吗?已是大年二十九。父母虽然打电话来叮嘱邓成强以工作为重,如果忙就不用回去,但却同时告知他家里已早早准备了年货,以备他们能够回去过年。女友也来过好几通电话,告知为了筹备双方父母见面,她购买的礼物清单已调整了很多次。报完名,邓成强打了两通电话,一通打给自己的妹妹,托她转告父母自己又不能回家过年了,目前流感盛行,要照顾好父母;一通打给女友,告知医院有任务,既定行程取消,代他向准岳父母致歉。两通电话不到5分钟,他不敢多说。他怕自己过多的去面对家人的希望落空,将会带着思想包袱上路。一边是双方家庭的期许,一边是自己职业信念的感召,他心中的天平倾向了后者。
新年第一天,在年味还未被疫情削弱之时,邓成强已作为四川省首批援鄂医疗队队员踏上了前往武汉的征程,而这一去,就是57天。
他选择啃硬骨头
工作以来,邓成强已经历过甲型流感和禽流感等病例患者的护理,熟练掌握各项重症护理技术。在各种外出救援中,他总能凭借自己的专业水准圆满完成任务、不负所托。这些经历让他在出征武汉时多了几分自信和底气。
但是在抵达武汉以后,面临的困难却是之前完全没能预料到的。武汉红十字会医院是一家综合二甲医院,此时却承担着传染病医院的责任。同时,秉承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的原则,这所缺乏重症救治经验的医院将收治较多的重症患者,而且需要迅速开展ECMO等高级生命支持,提升救治效果。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医疗队中屈指可数的重症男护士,邓成强选择了“啃硬骨头”。他主动前往患者病情最重的一个楼层,七楼,一个由病房改建的临时ICU。
邓成强面临的第一关是体力关。激增的用氧需求让中心供养无法提供正常氧压,需要氧气瓶来供氧。身着厚厚的防护服,稍微运动便会感到闷热憋气。邓成强护理的患者又是这些重症病人里面最重的,需氧量更高,他得更多更勤地搬运氧气瓶。另外,协助患者俯卧位通气等“力气活”也是他需要经常参与的工作,每天下班时他都被汗水湿透了全身。
第二关是勇气关。在没有正压头套的情况下给新冠患者采集痰标本将面临被气溶胶传染的风险。关键时刻,方显责任担当。面对患者治疗的需要,邓成强无惧风险,每一次为患者采集标本,他从未退缩。学生时期就已入党的他再一次身先士卒,用行动去践行了“高风险操作,党员同志先上”的庄严承诺。而后的援鄂期间,在暴露风险高、工作强度大、技术难度高的护理岗位,也总能看到他的身影。
这样高强度工作的日子是漫长而又难熬的。但当听见患者的一声谢谢、当看见患者戴着无创呼吸机面罩仍然艰难地竖起大拇指表示认同和感谢,邓成强内心的温暖瞬间冲淡了身体的疲惫,耳旁回荡起自己临行前的誓言:我们是儿子、是父亲、是丈夫,是女儿、是妈妈、是妻子,但我们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身份——医务人员。穿上圣洁的白衣,我们愿意为你挡在疫情之前……
邓成强所在的救援队中,大多数护理人员都不是重症护士。在完成自己的工作后,他会主动协助队友抽血气、为他们讲授ECMO的原理,帮助队友们快速适应监护室工作。
坚持的回报
五周无休值班后,邓成强依然护理着病情最重的患者。此时,他负责护理的3名患者均有ECMO支持,其中一台还是ECMO联合CRRT(血液净化)治疗。重症患者的病情恢复很慢,在漫长的时间里似乎看不到往好的方向发展。但是他从未放弃过希望,也没有放松过对自己的要求。他明白,在这场生命的接力赛中,他的每一项操作都不容闪失,每一个细节、每一次付出,都是在为患者的康复接力。他能做的就是为患者提供自己力所能及的高品质服务,不打折扣。
他的慎独与坚守迎来了回报:他护理的12床患者崔安(化名)一直坚持到他们离开武汉时交接给其他医疗队,最终创造了奇迹:患者成为全球术前使用ECMO时间最长新冠肺炎肺移植患者。当他听到崔安(化名)历时100余天而战胜新冠病毒时,他流下了激动的泪水,既是为患者的康复而高兴,也是为自己未留遗憾的付出而自豪。
57天,那些坚守与担当、那些无畏与奉献、那些温暖与感动,都化为邓成强内心的柔软,成为他职业信念的养分。他说,而立之年的自己在经历了这次疫情后变得更加成熟,党性也在逆境中得到淬炼,初心变得更加清晰。他愿意用更多的爱、更多的耐心,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花在这些让他重新审视生命和解读人生意义的患者身上。因为,患者的感恩、患者的重获新生让他找到了一名重症护士应该坚持的位置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