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物理师和他们的射线王国

2015-12-22 12:10宣传部


医院负一楼肿瘤放疗中心放疗计划室,几个年轻的面孔和几台放疗计划设计专用的电脑。医学物理师谢朝正对着电脑前的一幅三维人体CT图圈圈点点。鼠标轻触,屏幕上的人体头部不断放大,谢朝根据肿瘤科医生开具的处方,做出不同标记。红色、蓝色、绿色,射线,剂量线,肿瘤与正常组织轮廓线交织在一起,让人眼花缭乱,他却丝毫不受干扰。将每一个“射束”的分布、角度、形状、强度等参数一一设置清楚,使病人最终的受照剂量分布能够满足医生严苛的处方要求,制作出放疗病人的三维放射治疗计划,是他和同事们每天都要面对的工作。

近年来,随着肿瘤放射治疗设备和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精确放疗的应用,医学物理师这个职业越来越受重视。

目前,我院共有7名医学物理师。这个平均年龄只有26岁的年轻团队,锐意进取、默默奉献,在他们构建的射线王国里描绘着绚丽的青春。

A专业

31岁的邹炼,是这个团队的带头人。在他眼里,医学物理师就是将物理学的方法应用到医学中。如同装修房子,医生提出要求,他们负责设计具体实现方案。

其实,这仅仅是他们日常工作中的一部分。除了制定每个病人的放射治疗计划方案,他们还必须参与放疗的全过程,保证方案与实际情况一致,做好质量控制,避免任何形式的放疗事故,确保放疗过程中病人的安全和工作环境的安全;了解行业进展,参与放疗设备的技术比较、引进、安装和调试;以及协助肿瘤放疗医师,综合利用各种医疗设备,提高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对现有放疗设备进行二次开发,协助医生发展新的临床治疗技术等。

严谨,是一个医学物理师必须具备的素质。射线,就像一把锋利的双刃剑,他们必须在安全和有效之间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点。一个小小的失误就可能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因此每一个治疗计划,必须精确每一个射束的路径和剂量,为病人量身定做最优化的方案。经与医生讨论调整并最终确认后,还需对方案细节反复核对、验证。这个过程短则三五小时,长则需要三五天。

B挑战

2013年,医院成功引进高端放疗平台TrueBeam。今年4月顺利完成安装调试后,为了尽快投入使用,邹炼和他的团队进入高负荷运转。凭借顽强的毅力,他们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顺利完成了前期复杂的技术准备。

两个月以来,他们每天加班加点,周末也全部泡在实验室。采集数据,是其中最关键也最辛苦的环节。每一个枯燥的数据背后都凝聚着他们的心血和汗水。失之毫厘,谬之千里。为了确保机器的每一个技术参数准确无误,他们甚至冒着辐射危险每天长时间在加速器机房中进行现场测量。将收集的数据建立数据模型后,又通过设计一系列实验来反复计算和验证模型的准确性。

面对如此庞大的机器,他们必须熟悉它的每一个结构和功能。每一个部件运行的部位、运动的精度,每一种射线的强度和剂量都需要精确到一分一毫。在挑战TrueBeam的同时,他们也挑战着自己的极限。

C创新

“中国的医学物理师不应该只是被动的去接受国外的技术,在有效利用好国外技术之余,还要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发展出有自己特色的技术。这个重担就压在新一代物理师身上。”面对导师的殷切希望,邹炼深感任重而道远。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一切美好皆始于足下。

凭着脚踏实地的钻研精神,邹炼和他所带领的团队在业界逐渐得到认可。20126月,在多方积极努力下,我院和四川大学核科学技术研究所共同成立了医学物理联合实验室,主要针对肿瘤放疗新设备进行技术开发和研究。邹炼还设计研究出应用于放射治疗领域的“万能模型”软件,受到同行们的热烈追捧。目前该软件主要用于医学研究,下一步将促进放疗新技术的吸收转化,提高肿瘤控制率,减少患者放疗后的副作用。

善于发现问题,努力解决问题,在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邹炼和同事们乐此不疲。最近,邹炼提出的科研构想基于云系统的临床科研平台,得到了学界很多专家的认同和鼓励,成为他们下一个挑战的目标。

D合作

这是一个高效运转的团队。7个人,毕业于不同的专业,核物理、信息工程、应用物理、核技术应用等等,如同一个精密的仪器,每一个“部件”分工明确、合作默契。

他们的管理模式很特别,以最高的效率把事情做到最好,是他们共同认可的原则。每个人不仅要负责做好自己的工作,同时也需通过定期交流,跟进学习了解他人的工作内容,促进团队不断平衡发展。

目前,国内还没有医学物理专业,医学物理师的处境也很尴尬。邹炼笑言,他们是在夹缝中求生存的人。尽管如此,一张张年轻的脸上却写满坚毅与执着,意气风发。

采访手记:

  医学物理师的世界里,每一条射线都涌动着生命的美丽。骆科林和邹雨馨是去年加入的新人。说起他们的组长邹炼,两个年轻人默契地相视一笑,说他简直就是工作狂人,一天工作十多个小时是常态。在这个团队里,他们感受到压力,更感受到一起成长、一起拼搏的快乐和惬意。